原文: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江水碧绿,鸟儿飞翔,白云飘荡。山峦青翠,花儿盛开,欲燃欲灭。今春又匆匆过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乡?
注释:
江碧:江水清澈明亮的颜色。
鸟逾白:白鹭飞过江面。
山青:山峦苍翠的颜色。
花欲燃:花朵即将绽放,像要燃烧一般。
今春看又过:这个春天已经过去了。
何日是归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描绘暮春风景的诗歌,但它却不仅是在赞美自然的美好,更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来表达诗人的归乡情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句诗写出了江水碧绿,水鸟洁白,山色青葱,花朵火红的美妙场景。其中的“逾”和“欲”表现了细腻动态的意象,赋予了山花水鸟生命的力量,使得景象显得更加绚烂多姿。此外,写景时所用的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种颜色也让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停留在景色的美丽上,而是通过反调将其表达出来。诗中的“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道出了诗人思归之情,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深沉而伤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美景间的细节,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出了对归乡的思念之情。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通过客观事物和诗人主观感受之间的对比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让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深情厚谊的诗人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它将个人的感慨和自然景象完美结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鉴赏详情»
鉴赏二:
这首诗是杜甫在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中,杜甫以明丽的色彩和动感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心中沉重的乡思。在写景方面,第一句描述江水和水鸟,以“逾”字来衬托出乌鸟的颜色,青翠的山花则以“欲”字来突出其姿态。整个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生机。
接下来,杜甫突然转换笔意,抒发感情。第三句写出春景物虽好,却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引出“何日是归年”这句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慨。春归人未归,使得杜甫心中涌起缕缕分愁和沉沉伤感。整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情景交融,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明媚的背景下,杜甫却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写景又抒情,情景结合,深情含蕴。杜甫的用词独特、笔法灵活,让人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佳作,值得我们细品。
鉴赏二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代,安史之乱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杜甫在这场动乱中逃离京城,来到了西南地区的蜀中。在得到朋友的援助后,他建起了一座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旁。这座草堂成为了杜甫逗留期间的栖息之所,也是他的创作空间。这段时光虽然艰难却也愉快,杜甫与家人和好友们在草堂里过着简单清净的生活。
在浣花溪畔草堂里,杜甫不仅度过了他艰辛流亡的日子,也饱受着战乱给中原带来的苦难。他时常思考着自己的处境,渴望回到中原平定时局。然而,即便是在这难得的安宁中,诗人也无时不关心着中原战火的动态,期待着早日重返故土。
在这首小诗《春望》中,杜甫抒发了他对家园的热爱和思乡之情。他用明媚艳丽的春天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大地图景,并在其中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这首诗中,他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话并不仅仅是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对于家园沦陷的悲痛和希望。
总之,在浣花溪畔草堂里的日子让杜甫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家园的珍贵。这间小屋不仅成为了他的写作场所,更成为了他强烈思念故土的情感源泉。这段经历不仅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瑰宝。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甫、江水碧绿、水鸟、白翎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江水:指江河的水。
碧绿:形容颜色鲜艳而且清澈明亮的绿色。
水鸟:生活在水中的鸟类。
白翎:鸟类的羽毛,是白色的。
山峰:连绵的山峰。
青翠:形容颜色深浅适中而且清新明亮的绿色。
映衬:照应;烘托。
花儿:指开着的花朵。
燃烧:像火一样热烈、耀眼。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注:此诗描绘了春天江南美景,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