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译文及注释:
曳着杖子,走向危楼。斗柄悬挂在天空中,眼前是茫茫大海,月亮在烟雾弥漫的江滩上流淌。风吹散了浮云,但仍然不稳定,还未能让小船夜渡。宿雁落在寒芦深处。我怅然望着关河,空中只有自己的影子,正是人间,鼻息中传来鸣鼍鼓的声音。谁能陪我,在醉意中共舞?
十年一梦,我走过扬州的路。倚在高处,愁思着故国,心中充满了抗击骄傲敌人的决心。我要用三尺长剑斩断楼兰的头颅,留下对琵琶的怀念。铜华的尘土已经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呼唤谪仙平章来看看,是否还能在苕溪边垂钓。风在呼啸,我想要飞起来。
注释:
曳杖:拖着手杖。
危楼:高楼。
斗垂天:北斗星悬挂在天空中。
沧波万顷:广阔的海洋。
月流烟渚:月光倒映在水面上,如同烟雾般缭绕在岸边。
扫尽浮云风不定:风吹散了浮云,但风势不稳定。
扁舟:小船。
宿雁落、寒芦深处:寒冷的秋天,雁儿归来,落在深处的芦苇中。
怅望关河空吊影:凝视着关河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形容诗人内心激荡,如同鼍鼓般激烈。
谁伴我,醉中舞:诗人寂寞无伴,只能在醉酒中独自舞蹈。
十年一梦扬州路:十年前的梦境,梦见了扬州的道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倚在高处,感叹离开故国的悲伤。
气吞骄虏:壮志凌云,意欲吞噬敌国。
要斩楼兰三尺剑:楼兰是古代西域国家,诗人表示要用三尺长的剑斩断楼兰。
遗恨琵琶旧语:留下了对琵琶和旧时的怀念之情。
谩暗涩铜华尘土:铜华是一种古代的金属器物,现在已经失传,诗人感叹它的珍贵已经被尘土所掩盖。
谪仙平章看:谪仙指被贬谪的仙人,平章是官职,诗人希望谪仙能够一起观赏美景。
过苕溪、尚许垂纶否:苕溪是一条小溪,诗人问谪仙是否愿意一起去垂钓。
风浩荡,欲飞举:风势猛烈,欲将人带起飞。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赏析,文章主要描述了词人站在高楼上俯瞰江上夜景时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慨。上片写的是词人在眺望江上夜景时所产生的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词人通过描绘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以及夜空星斗下垂等景象,表现出自己的真实心境。同时,“扫尽”三句和“怅望”两句的描写,既表现出江风的狂烈和浮云飘散之势,也呈现出对祖国山河的惆怅和对孤独无侣的悲哀。
下片利用了典故的手法,以暗示表达作者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李纲的敬仰之情。作者用“十年”来表达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国家的关注。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时的一系列感慨和思考的多角度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国家和历史的思考,并通过对典故的运用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物的赞美。
赏析详情»
写作背景:
这篇写作背景主要是讲述南宋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南宋政权内部派系斗争和外部抗金斗争的情况。1127年五月,宋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王朝,成为高宗。李纲被任命为宰相,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主张北伐,反对迁都江南,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然而,高宗信任的仍是卖国的主和派,执意与金议和以求偏安一隅。此时,李纲仅任75天宰相就被罢免。秋天,张元干看到南宋王朝日渐衰弱,仅存江南一隅,感到义愤填膺,赋《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并支持李纲抗金斗争。但仍遭到朝廷奸臣之谤。后来,江南战火逐渐平息,高宗帝定居临安,任命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仁人志士都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只得退隐林泉,啸傲山水。张元干也辞官回到故乡。绍兴八年(1138年)冬,奸臣秦桧、孙近等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闻之怒不可遏,作《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秦桧,表达了对南宋政权内部的抨击和对抗金斗争的支持。这篇写作背景详尽记录了南宋建立后的政治动荡和历史变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及人民的苦难和斗争。
写作背景详情»
题解:
这篇题解介绍的是一首名为《送胡令公校园》的词,它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是一首感人肺腑的送别词。在这首词中,作者忠实地表达了自己对胡令公的深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表现了他坚持正义、不畏权贵的爱国精神。
胡令公原名胡诠,是宋朝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政治家。由于他曾经公开批评当时的官员,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到了湖南南部的永州。在这个时候,作者张元干毅然决然地写下了这首送别词,为胡令公送行,表达了自己对胡令公的敬重和感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不公的忧虑和不满。
在这首词中,张元干用慷慨悲凉、愤激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用“翰林折剑弹冠去,红颜白发总相宜”这样的描述,表现了胡令公义薄云天的刚正不阿、忠诚不渝的品质。他还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胡令公的深情告别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担忧。
总之,《送胡令公校园》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词作,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胡令公的敬重和感激,更表现了他对社会不公、政治黑暗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首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题解详情»
创作背景:
南宋建炎元年,宋康王赵构即位,建立南宋王朝。诸多官员被起用,其中李纲担任宰相,积极改革弊政,主张北伐,并与张元干积极配合。然而,南宋王朝最终仅存江南一隅,高宗仅求苟安,并任命奸臣秦桧为参知政事,主战派被排挤。张元干辞官回闽,但仍关注国家大事。绍兴八年,秦桧等人筹划与金议和、向金营纳贡,李纲坚决反对,张元干也发表了《再次前韵即事》诗,痛斥卖国权奸。这些历史事件反映出南宋王朝内部的政争以及对于国家前途的不同看法,也启示后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和整体利益。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此篇诗作为一首夜景咏叹诗,以“扫尽”、“怅望”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孤独、无侣的感慨。上片第一句“扶杖登高顾长安”,写出了一个人独自登高眺望长安城的情形,令人感到他的孤单和落寞。接下来的“星河欲坠”、“江水流春”和“波翻云乱”的描摹,更加强调了这种孤独感。而“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则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愤之情的真实写照。
下片则通过援引历史典故,再次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李纲的敬仰。其中“十年”一句指代的是南宋建炎元年,即1127年,当时金兵进犯,南唐灭亡,南宋建立。作者借助历史事件,来暗示现在明朝屈膝求和的不堪,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整篇诗作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月光流泻”、“江水流春”、“波涛万顷”等,使得诗意更加深远而富有意境。此外,作者还借助李白的诗句和自己的感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不满,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敬仰。这种思想情感的交融相互映衬,让这首诗作显得格调高雅,思想深邃。
赏析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拖着手杖登上高楼去。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
拖着手杖:手杖一般是老年人或腿脚不便者使用的辅助工具,这里可能暗示着主人公身处孤独、无助的状态;
北斗星:指北极星,是指引指路的标志物,也可以理解为代表主人公寻求方向的象征;
低低地垂挂:表示北斗星离地面特别近;
沧江:描绘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是江南水乡的场景,沧江的波浪翻滚也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翻起波浪万顷:形容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月亮流泻:形容月光如流水般洒落,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烟雾迷漫的洲渚:洲渚即岛屿,用烟雾迷漫来烘托夜色的柔美和神秘感。
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
浮云:一种随风而动的自然现象,往往用来比喻人生悲欢离合;
横扫净尽:形容狂风肆虐,将遮盖天空的浮云全部扫除;
寒风飘拂不定:表示寒意袭来,风势变幻无常;
小船连夜飞渡:描绘主人公曾经逃离过苦难,但此时并不安全;
栖宿的鸿雁:描绘了鸟儿们已经找到了一处安身之所,而主人公却依旧孤独;
萧索的芦苇深处:形容荒凉、寂静的景象。
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象敲打鼍鼓。
无限惆怅:形容主人公内心充满忧伤和不安;
祖国分裂的山河:描述了国家处于动荡、不稳定的局面;
相吊形影:意为徒劳无功,形容主人公所寄托的希望和追求都落空了;
鼾声象敲打鼍鼓:这里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容鼾声震耳欲聋。
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事隔十年好象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
酒兴起舞:在此表示主人公希望有人能够陪伴自己共同解忧,忘却烦恼;
十年好象一场噩梦:说主人公对现阶段的生活感到惶恐、不安,希望能从中解脱出来;
走尽了扬州路:扬州位于江苏省境内,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在这十年间经历了许多事情,既包括艰辛也包括欢乐。
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象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独倚高楼:形容主人公孤独无助、心情落寞;
夜气十分冷寒:再次强调主人公身处的寒冷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主人公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他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感到担忧和忧虑;
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表明主人公十分憎恶敌人,希望能为国家报仇雪恨;
三尺的宝剑:代表主人公的决心和勇气;
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指王昭君弹奏琵琶唱的《长恨歌》,描写了中国古代著名女性的爱情故事,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知晓。
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表达主人公之所以有如此决心,是因为他希望国家能够得到和平与繁荣,不再发生恶性的战争和分裂。
请你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要乘着大风浩荡,高高地飞翔腾举。
苕溪:苕溪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景色秀美,清流潺潺,以其风景优美、古迹众多而闻名;
垂纶放钓:表示主人公希望能够在这里安度晚年、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
乘着大风浩荡,高高地飞翔腾举:当主人公意识到现实世界中的局势已经很难改变时,他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了对未来幸福的想象和向往之中。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元干简介: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名叫动,是一位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常在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读书。14岁至15岁时,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