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是来还卷,一帘秋霁。
译文及注释:
我离开武昌已有十年,有个故友停泊船只在鹦鹉洲,听到小姬唱这首歌,问她讲述了一些事情,回到吴国告诉了我。我心中想起过去的游玩,也感到现在的离别之苦。
月亮冷冷,龙沙上的尘土清清,今年汉酺初赐。新编的胡乐曲,听着毡幕下元戎的歌声。楼阁层层高耸,看着檐牙上的红色曲线和翠绿色的飞檐。美丽的女子,粉香吹散,夜晚的寒风细细吹拂。
这个地方,应该有词仙,拥有素云和黄鹤,与你一起游玩。玉梯凝望已久,叹息着千里之外的芳草。天涯的情感,用酒来祓除清愁,花销英气。西山之外,是回来的路,一帘秋霁。
注释:
1. 武昌:古代地名,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2. 泊舟鹦鹉洲:鹦鹉洲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因其形状像一只鹦鹉而得名。
3. 小姬:指歌女。
4. 月冷龙沙:龙沙是长江中的一个沙洲,此处指冬季月份的寒冷。
5. 汉酺:汉朝的一种盛大的祭祀仪式。
6. 胡部曲:指胡人的乐队。
7. 毡幕:蒙古包的门帘。
8. 元戎:指元代的战士。
9. 层楼高峙:指楼阁高耸。
10. 看槛曲萦红:指从楼阁上眺望,看到的曲水环绕的景色。
11. 檐牙飞翠:指屋檐上的翘起的瓦片,像飞翔的翠鸟。
12. 人姝丽:指美丽的女子。
13. 粉香吹下:指女子的香粉被风吹散。
14. 夜寒风细:指夜晚的寒冷和微风。
15. 词仙:指擅长写词的文学家。
16. 素云黄鹤:指云彩和黄鹤。
17. 玉梯:指楼阁的楼梯。
18. 萋萋千里:指遥远的草原。
19. 仗酒祓清愁:指喝酒来消除忧愁。
20. 花销英气:指花费金钱来增加气质。
21. 西山外:指远方的西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安远楼》是姜夔为祝贺武昌安远楼落成而作,以纪事之意。上片描绘了安远楼建成时的盛况和堂皇壮丽的气象,下片则切入主体感受,抒发了对盛衰迭变的历史人生的慨叹和满腔怨愤之情。
词开篇即以琥昌安远楼为写作对象,并在上片中将“武昌安远楼成”题目娓娓道来,让读者直接进入主旨。姜夔将描写点放在豪华大气的安远楼建筑上,以此恰当地配合了赞美之词的必然性。
接着,下片中以“此地”四句开头,通过对楼外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楼高入云的壮丽气势,使人联想到《黄鹤楼》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景象。随后“玉梯”二句一转,望远眺望之余却感生愁,让人产生对岁月流逝、江山易改的深省。而“天涯”三句则在前文两种不同情绪的交错之后,有花有酒,可争清愁,展示了一种豁达开朗的情绪,使人倍感欣慰。
在词的结尾,姜夔又用“西山”三句刻画天空中的晚霞气象,并在微露之际期望振作,给人以慰藉。全词由大到小、由远及内、从外面环境写到楼,再写楼中之人,最终切入主体感受,展示出姜夔深刻的历史和情感体验。
总之,姜夔的《安远楼》博采众长,将唐代崔颢《黄鹤楼》的意境巧妙地运用到了宋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足够的审美价值。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出生于今湖北汉阳。他早年曾任官,但因为与当时的权贵不和而被贬。此后,他开始辗转各地,游历名胜,寻找创作灵感。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的秋天,姜夔正在汉阳府汉川县的姐姐家中居住。这时,武昌黄鹤山上建起了一座安远楼,成为名流们赏景聚会的场所。姜夔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决定前往参加安远楼的落成典礼,并邀请好友刘去非一同前往游览。在安远楼赏景时,姜夔不禁感叹:“此处非关境内,此境如入梦中。”随即即兴创作了《浣溪沙·谒黄鹤楼》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曲。十年后,姜夔的朋友在汉阳江边听到一位歌女咏唱此曲,惊讶地感叹:“好词!曲调尤佳!”听到这个消息后,姜夔感动不已,为了让这首词更加完整,他进行了词序的补写,使这首词曲更加流传千古。正是由于姜夔的努力,这首《浣溪沙·谒黄鹤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後世广为传颂。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淳熙丙午年冬,武昌安远楼建成。我和刘去非等几位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因此创作此首词。我离开武昌十年,有老朋友在鹦鹉洲泊舟住宿,听到年轻的歌女演唱这首词。我向她询问,她还能详细地讲述旧事。友人回到吴地,向我讲述了这件事。我听后怀念起昔日曾经同游的好友,更加为今日的孤单而感伤。
【注释】淳熙: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丙午:指该年为丙午年,即公元1176年;武昌: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地区之一;安远楼:位于武昌的一座古楼。作者在建成后参加了它的落成典礼并作此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因形状似鹦鹉而得名;泊舟住宿:指停泊船只,并在船上住宿;歌女:即歌妓,南宋时期很多楼阁茶楼都有歌妓陪侍,为客人歌唱、弹奏;吴地:今江苏省,指与湖北武昌相距甚远的地方。
明月的冷光映照着边塞的风沙,围护城保四周的竹篱一片寂静。今年朝廷开始赏赐尘民饮酒欢聚。弹奏起塞北新曲,听到元帅的军帐歌声清越。安远楼耸立入云霄,看它那红色栏杆萦绕楼檐,飞展一片翠碧。那位佳人美丽动人,从她身体上飘散一股幽香,寒夜里风儿轻轻地吹。就在此地,正该有潇洒的词友,像仙人一样,同登楼观蟾的朋友尽兴游戏。
【注释】边塞:指中国北方边境地区;竹篱:篱笆的一种,用竹子编制而成;朝廷:指当时的政府,宋朝朝廷赏赐民间饮酒,是表示对民间百姓的关怀;塞北新曲:指新创作的塞北地区特色的歌曲,通常反映北方人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和英雄气概;元帅:这里指宋朝官员,其职位相当于将军;军帐歌声:指在军帐中演唱的歌曲,可表示军队的士气和荣誉;翠碧:笔者借用这个形容词来形容楼阁周围的景色,形容它绿树成荫的样子;观蟾:指赏月,因为传说中月亮上有大蟾蜍;词友:指善于写词的朋友。
我一个人登上高楼久久地凝神望远,却只见芳草萋萋,绵绵不尽。飘泊天涯的游子,心中的孤苦有何人知道,只好借酒消愁,借着赏花忘记豪情。此刻西山之外,黄昏时又卷起,一帘秋雨过后的晴丽。
【注释】芳草萋萋:指草木茂盛、花香四溢的景象;飘泊天涯:指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人;借酒消愁:指喝酒来忘却忧愁,寻找片刻的慰藉;借着赏花忘记豪情:指通过欣赏美景,来忘却自己的愁苦或是放下心头的执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姜夔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曾多次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他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但由于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被誉为“南宋四大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