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译文及注释:
独自站在水中,泥沙混浊看不见月亮。即使看不见月亮也无妨,但水太深行人会陷没。
越鸟从南方飞来,胡鹰也向北方迁徙。我想拉弓向天射箭,可惜道路已失,不知归路何在。落叶离别树,随风飘零。作为旅客无处寄托,悲伤与此相同。
帷幕展开,似乎有人开启。明月直射而入,无从猜测其意。雄剑悬挂在壁上,时常发出龙鸣之声。犀象不断,绣着苔藓。国家的屈辱未得雪,如何能成就大名。
神鹰在梦中飞翔,不顾鸱鸢。为了您,我将一击之力,让鹏鸟飞升九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李白的《独漉篇》是一首以独漉水为象征的抒情长诗。这首诗最初是乐府诗集中的《拂舞歌》五曲之一,描写了一个想要为父复仇却无从下手的人的内心痛苦和孤独无助的境遇。
在诗歌中,独漉水作为一个象征,呈现出它的刻意污浊和荒芜,正如诗人对当时颓废世道和叛军所行之恶的谴责和指责。独漉水的浑浊、深邃,以及那些遭受其侵袭的行人的悲痛与无助,都成为了诗人表达自己孤独无助的情感的媒介。
“越鸟南来,胡雁北渡”,这是李白通过诗歌表现自己孤独无助的生动形象。诗人在异乡漂泊,看着鸟儿往来自由,想到自己不能回到家乡,无法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出力,非常悲愤与痛苦。
而“我欲弯弓向天射,不觉空中挥手笑”,表达出的是无奈和迷茫。诗人虽然想要发泄怒火,通过弯弓射天来宣泄自己的苦闷,但又担心误伤了空中的鸟雁,使它们失去了归途。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让诗人感到自己既不甘心放弃,又感到十分无助。
总之,《独漉篇》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乱世的悲惨,表达了诗人的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痛苦,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才华横溢的诗歌技巧。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据裴斐所编《李白年谱简》,在至德元载(756)年的秋天,李白从秋浦前往浔阳,并来到庐山。冬天,他进入永王李璘的水军,在参谋幕府中工作。在进入永王幕府之前,李白创作了这首名为《独漉篇》的诗歌。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动乱事件,发生在唐朝晚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破坏。这场动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创作了这首《独漉篇》,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社会动荡的感受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创作背景中提到了李白从秋浦到浔阳并来到庐山的经历,这也是他后来写下《庐山谣》和其他著名诗篇的灵感来源之一。同时,李白进入永王幕府参谋幕府工作也为他提供了写作的契机,使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映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环境。
总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牵涉到唐朝安史之乱、李白的旅程经历以及他的工作经历等多个方面。这些都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生动而有力,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有人在水中湮泥,弄得水浑浊不堪,连月亮的影子也照不见了。映不见月影倒没什么,问题是行人涉水不知深浅,就会被深水所淹没。越鸟从南而来,胡鹰也向北而飞。我欲举弓向天而射,但又恻然不忍,怜惜它们中途迷失了归路。
注释:诗中通过描绘水中浊浪、月暗无光等景象以及作者对此深感忧虑的心情,抒发了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通过越鸟和胡鹰展现出大自然中物种迁徙及自身本能驱使的意味;作者则在此背后对于“放猎”与“怜惜”两种情感的比较和析取中,展现了一种具体的态度和处事哲学。
树叶为风吹落,别树飘雾而去。我如今他乡为客,无所归依,此悲正如落叶别树之情相同。
注释:在注重景物的细节描述下,表现出作者身处异乡,无所寄托的孤独心情。将自身与风中落叶、浮云等自然景象相类比,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变幻无常的抱怨和无奈。
罗帷乍舒乍卷,似乎有人进来。一束明亮的月光照入室内,可鉴我光明磊落的情怀,真真是无疑可猜。
注释:通过描绘房屋窗帘飘动、明月透入室内等景象,表现出作者感性的审美和对于生命中悠扬之美的敏锐捕捉和追求。
雄剑挂在墙壁上时时发出龙鸣。这把断犀象的利刃啊,如今闲置得都长满了锈斑。国耻未雪,还谈得上什么建立伟业?谈得上什么万世功名?
注释:此处通过描绘文物之剑的锋芒之音以及其历经沧桑后的黯淡宿命,展现出对于宏观时代背景和国家状况的反思和忧虑,同时也借此强调了个人处世和立身的意义所在。
传说有一只神鹰,曾在云梦泽放猎,但它却连鸥鹭一类的凡鸟睬也不睬,对它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此鸟志向远大,生来就是高飞九天,专门为君去搏击大鸟的啊。
注释:通过传说中的神鹰所表现出来的高傲和目标明确的性格特征,与前文所提到的越鸟和胡鹰等普通鸟类具备的本能驱动相对应。此处,既强调了生命自身与物种先天属性之间的关系,又展现出人类自我认知和意义寻求的重要性。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