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译文及注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燕子即将归来的季节,高楼昨夜吹着西风。希望在人间能够聚一聚,试着把金酒杯放在菊花丛旁。唱歌唱得脸色红润。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夕阳斜照透过窗帘,微微凉意渐渐传入梧桐树中。多少感情无法言说,写在蛮荒的纸笺和曲调中。这份感情千万重。
注释:
燕子:候鸟,指秋天即将到来。
高楼:指高层建筑,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西风:指秋风。
金尊:指酒杯。
菊丛:指菊花丛。
歌长:指长歌。
粉面红:形容女子的美貌。
斜日:指夕阳。
穿帘幕:指透过窗帘。
微凉:指凉爽的感觉。
梧桐:指梧桐树。
襟情:指内心感情。
蛮笺:指南方的竹简。
曲调:指音乐曲调。
此情千万重:指诗人内心深深地爱着某个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晏殊的《鹧鸪天·晚帘栊》是一首展现出惜别和思念情感的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表达了爱情的不同声音,寂寞是爱的一种声音,孤独则是另一种声音,而心便是爱的道路。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表现出爱情的伟大和残酷。
词中的女子情感受到了深深地伤害,但仍然牵挂着心中那个别离的人,等待着他回来,希望找到打开距离的钥匙。这种无尽的思念之情,既是一种温馨的爱情,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词人借助“红豆”、“断了纹路的情伤”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内心的扭曲和痛苦。
与一些浅露淫亵之作相比,晏殊的词作在艳情的描述上显得更加高雅。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中评价此词,称其具有品格和深挚的情感。整首词中,作者通过流畅的句子和优美的意象,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残酷,以及思念之情的无尽。
总之,晏殊的《鹧鸪天·晚帘栊》展示了一种古典词作中的高雅品质和深刻情感。作者巧妙使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刻画出一个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使得这首词作至今仍然引人回味。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这首词是一首充满悲凉与感伤的佳作,传闻是宋仁宗晏殊在家道落寞时所作。那时,晏殊浸淫诗词已久,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他用笔表达他的悲伤与痛苦,将自己深藏的情感尽情地释放出来。
而这首《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更是充满了诗人心底最深刻的感受。他在看到歌女伤心流泪时,感同身受,联想到自己的落魄,由此创作出这首以燕子归巢为主题的词作,让词人的内心痛苦得到完美的诠释。
据参考资料显示,《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这首佳作是晏殊在其家道落寞时所作,其艺术成就和文学价值无可置疑。从文字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他对爱情、生命、自由等诸多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寻和阐述,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一份真挚与感动。
总之,《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这首词是晏殊在人生低谷时的倾诉,它不仅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绝佳材料。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燕子归来的时节,吹起了西风。希望在人世间我们还能相聚在一起,在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有你粉嫩的脸庞。夕阳穿过幕帘,阴影包围了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千万重。
注释:
1. 燕子归来:指秋天燕子离开南方回到北方的现象。
2. 西风:指秋风。
3. 人世间:指人间。
4. 菊花丛:指秋季盛放的菊花。
5. 粉嫩:指皮肤呈现粉红色。
6. 夕阳:指太阳在西方落山时的光景。
7. 幕帘:用来遮蔽阳光和风雨的帷幕。
8. 阴影:指因遮蔽而产生的暗影部分。
9. 梧桐:一种高大乔木,被视为吉祥之树。
10. 情话:关于爱情的言语。
11. 词曲:指歌词和曲调。
12. 这份情千万重:表示情感十分深厚,不能用言语尽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晏殊简介: 晏殊是宋代词人、诗人、散文家,他的词作品极具特色,以“抒情传神”的风格著称,其词作品多被称为“晏词”,被誉为“宋词之祖”。他的诗作品抒发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以“抒情细腻”的风格著称,其诗作品多被称为“晏慧”,被誉为“宋诗之祖”。晏殊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被称为“晏文”,被誉为“宋散文之祖”。 晏殊的词、诗、散文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宋代文学三祖”。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品以“抒情清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被称为“几道诗”,被誉为“宋诗之子”。晏殊和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是宋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