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译文及注释:
杏花村的酒馆里,酒旗在风中飘扬。水面波光粼粼,漂浮着残红。野渡船横在水中,杨柳的绿荫浓密。远望江南的山色已经消失,人也不见了,只有草地连成一片空旷。
夕阳楼外,晚霞笼罩着一切。粉色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淡眉峰隐约可见。记得多年前,我们曾在画屏中相见。此时只有关山上的月亮,千里之外,与我们一同闪耀着素光。
注释:
杏花村:地名,指一个村庄。
馆酒:指客栈里的酒。
旗风:指风吹动旗帜的声音。
水溶溶:形容水面平静。
扬残红:指风吹动落花的情景。
野渡舟:指在野外的渡口坐船。
杨柳绿阴浓:指杨柳的绿色阴影很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指远望江南山色,眼前的景色很遥远。
草连空:指草地连绵到天空,没有遮挡。
夕阳楼外晚烟笼:指夕阳下楼外的烟雾弥漫。
粉香融:指花香弥漫。
淡眉峰:地名,指一座山峰。
相见画屏中:指在屏风上画的图像中相见。
关山今夜月:指在关山上今夜的月亮。
素光同:指月光相同。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江神子》是唐代词人谢逸所作的词,写于一年的暮春时节,地点在一个叫杏花村的驿馆中。在驿馆外闲游散步之际,词人目睹了江边秀美的景色,不由得思念起昔日相恋的情人。心中的痴情无法压抑,于是他便回到驿馆,向负责杂役的人要来笔墨,挥毫题写了这首动人心魄的《江神子》。
从词名就能看出,这首词以江神子为主题,借江水之清流、江神之灵动表达对思念的深情和对爱情的赞美。整篇词语言朴实无华,却表达出作者深情的心绪和对生活、自然的感悟,是唐代爱情词的杰作之一。
此外,这篇词也体现了谢逸的文学才华。他融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将平凡的景物和朴素的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读者不禁被他的情感所感染。词人在清幽典雅的江南风景下,思念恋人,彷徨抉择,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篇词不仅展现了谢逸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也折射出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总之,《江神子》是一首经典的唐代爱情词,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江城子》是谢逸名的代表作之一,其笔墨潇洒,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对于相思之情的无限怀念与眷恋。
词中以黄州杏花村驿馆为背景,写出了一个静谧而凄美的春日景象。从空间上展开了一个细腻而立体的环境,通过杏花村馆的酒旗、流水声和残花落叶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个暮春的村野情景之中。这一氛围为词人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也在情感的强烈张力中不断加深着读者的体验感。
词人以“流水落花春去也”揭示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这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是对逝去岁月的哀婉。而“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则隐含了作者内心那些无法言说的思绪与情感,它让人们想起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进而联想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元素,这增添了词中情感的层次与丰富度。
而“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更是将词人对于离别之苦的深刻感受表达出来。在离愁的氛围中,相思之情的深度在不断升华,而词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悲怆却也愈发明显,达到了情感的巅峰。
综上所述,《江城子》以其真挚与深情,毫无矫饰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对于相思之情的眷恋和思念,凭借出色的笔墨和精妙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杏花村 – 指一个叫做“杏花村”的地方
馆酒 – 酒店里供应的酒
旗迎风 – 旗帜在风中迎风飘扬
江水溶溶 – 江水缓缓流淌
落红轻扬 – 漂浮的落花轻盈地飘舞
野渡 – 野外没有桥梁的江河
无人舟自横 – 船只自顾横渡江河
两岸杨柳绿荫浓 – 江河两岸绿柳成荫,枝繁叶茂
遥望江南山色远 – 远望江南山景,山峰苍茫远离眼帘
人影不见 – 远处看不到行人的身影
惟有芳草连碧空 – 只有茂盛的青草延伸到蔚蓝色的天空
楼外夕阳晚烟笼 – 楼外夕阳西下,被烟雾所笼罩
粉香四溢淡眉峰 – 处处都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淡眉峰上飘散着粉色的芬芳
记得去年,与你相见画屏中 – 回忆起去年,在屏幕上见到你
今夜关山万千重 – 今夜关山重重叠叠,阻隔人们的相思之情
千里外,素光明月与君共 – 隔着千里,皎洁的明月见证着我们之间的羁绊。
译文及注释详情»
谢逸简介: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谢逸以布衣终老于故土,享年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