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译文及注释: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释:
居延城:古代西北地区的一座城池,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部。
猎天骄:指猎取天上的骄傲之物,比喻猎取高傲的猎物。
白草连山:指草原上的白色草,连绵不断,像山一样。
野火烧:指草原上的火灾。
暮云空碛:指傍晚时天空中的云彩和荒凉的沙漠。
秋日平原:指秋季的平原地区。
射雕:指射箭打雕,是古代狩猎的一种方式。
护羌校尉:汉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管理。
乘障:指乘坐车辆穿越障碍物。
破虏将军:指征战边疆的将军,打败敌人。
夜渡辽:指夜间渡过辽河。
玉靶:指用玉制成的箭靶,是古代射箭的目标。
角弓:指用水牛角制成的弓,是古代射箭的武器。
珠勒马:指用珠子装饰的马鞍,是古代马具的一种。
霍嫖姚:指三国时期的名将霍去病和嫖姚,是汉朝时期的英雄人物。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王维的《居延送李副使归京》是一首非常具有战争氛围的诗歌。诗中运用狩猎的意象暗示了紧张局势,同时也表现了吐蕃壮士勇猛无畏的形象。
在这首诗中,王维写道:“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这句诗描绘了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在这种氛围下,吐蕃的健儿们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气息。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更加突出了狩猎的盛况和吐蕃壮士的勇猛形象。
接下来,王维写道:“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诗对仗精工,很有气势。顾名思义,“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
综上所述,王维的《居延送李副使归京》通过狩猎意象的运用和写实的描绘手法,突出了狩猎盛况和吐蕃壮士的勇猛形象,并通过壮观的场景刻画、精妙的对仗表达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和英勇作战的形象,从而展现了唐代战争时期的紧张气息和激烈场面。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一首名为《送元二使安西》的唐诗。据原注所说,这首诗是在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由监察御史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而作。在当时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败于青海地区的吐蕃之后,王维作为监察御史被派出去执行这项任务。王维在途中写下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被许多人看作是王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清新的色彩和深邃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送别元二使的情感。从诗中可以看到王维对于自然风景的敏锐观察和对塞外异域文化的兴趣,在这些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交流中,王维的创作也逐渐得以繁荣发展。
此外,这首诗也代表了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诗歌与政治紧密相连。王维身为监察御史,他的创作直接与他的政治身份和任务相关联。在这个时代,文学、政治和军事紧密交织,而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也渐渐成为了各种政治事件和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的来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文学与政治、军事之间紧密相连的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居延:古代西域国家
胡人:指居住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狩猎:打猎
白草:草原上的高粱草
连天:遮盖整个天空
大火:大规模的火灾
漫天:充满整个天空
燃烧:烧着
暮云:黄昏时的云彩
旷远:广阔遥远
沙漠:干旱沙地
纵马:长驱的样子
飞驰:快速奔跑
秋日:秋天的季节
辽阔:广大开阔
平原:没有山丘的广阔平地
射雕:射杀老鹰的技能
护羌:边塞的守卫军队
校慰:巡视慰问
坚守:紧守阵地
阵地:战略位置
登上:爬上去
障堡:在阵地中央的高而坚固的堡垒
破虏:打败侵略者
将军:军队的领袖
勇猛:非常勇敢
出击:发动攻击
夜渡:越过河流
辽河: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江河
镶玉:剑柄上装饰着玉石镶嵌
角饰:弓的末端装饰着兽角
战马:用于战斗的马匹
珠络头:马匹头部的装饰品
朝廷:国家政府
赐给:授予
得胜:赢得胜利
将军:军队的领袖
勇如汉朝的霍嫖姚:指非常勇猛的将军,典故来源于《史记》中汉武帝时期的将领霍去病。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