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译文及注释:
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汉字译文:
何限:何等的限制;倚:靠着;山木:山林。倚在山林之中,吟咏诗篇,秋叶变黄。
蝉声:蝉鸣声;集:聚集。蝉鸣声响彻古寺,鸟影在寒塘中游动。
风物:景色;悲:哀伤;游子:漂泊的人。景色悲伤,漂泊的人在登高远望时,回忆起曾侍奉的官员。
老夫:年老的人;贪:喜欢;佛日:佛教节日。年老的人喜欢佛教节日,随意地在僧房中过夜。
注释:
何限:何止,不止。
倚:靠着。
秋叶黄:秋天的黄叶。
蝉声:蝉鸣声。
古寺:古老的寺庙。
鸟影:鸟儿的影子。
寒塘:寒冷的池塘。
风物:景色。
悲:感伤。
游子:漂泊的人。
登临:登高远望。
侍郎:古代官职名,指官员。
老夫:老年人。
贪佛日:专门过佛教节日。
随意:随心所欲。
宿:住宿。
僧房:寺庙里的房间。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诗歌是杜甫所作,要表现的主题是政治讽刺。他通过寓言的手法,用泉客珠象征由广大的工人阶级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以此揭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行径。他用“征伐诛求寡妇哭”,“已诉征求贫到骨”等语锤炼了主题。在诗中,“珠中有隐字”的意象,更是启发了读者去思考百姓心中那些无法言说的困苦。最后两句“珍珠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更是点明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官家无止境地征敛百姓的血汗,而其中就包含了人民艰辛的劳动得来之物。作者以此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警觉,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哀,是一首极具讽刺意义和社会批判性的诗歌。
赏析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