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译文及注释:
杨柳在迷离的晓雾中,杏花在五更钟时零落。景阳宫外的月色寂寂,照着残留的红色。蝴蝶蜕去了彩衣,金缕也尽了,虫子嘴里还衔着画粉,但玉楼已经空了。只有那对无情的燕子,随着东风起舞。
注释:
杨柳:一种树木,叶子细长,枝条柔软。
迷离: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晓雾:早晨的雾气。
杏花:一种花卉,开花时呈现粉红色。
零落:散落,凋零。
五更钟: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共十个时辰。
寂寂:静谧,寂静。
景阳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照:照耀,照亮。
残红:残留的红色,指未完全凋谢的花朵。
蝶化:蝴蝶蜕变成成虫的过程。
彩衣:五彩缤纷的衣服。
金缕:金色的丝线。
虫衔:昆虫用嘴巴咬住物品。
画粉:一种颜料,用于绘画。
玉楼:古代宫殿名,多用于形容高耸的建筑物。
空:空荡荡的,没有人或物。
惟有:只有。
无情:没有感情,冷漠。
双燕子:两只燕子。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殿,如今已是一片废墟。用“寂寂”形容景阳宫外的月色,意味着古宫的荒凉,也体现了词人心中的孤愁。“照残红”则是指春残花落,衬托出婉转凄绝的情感。
下片则从词人的个人遭遇入手,表达了他对国家沉沦的忧虑。“回头望旧乡,背陵寒山,泪眼两相望”,这里的“背陵寒山”指的是故乡名胜天台山的险峻山势,同时也象征政治上的背离和失落。而“泪眼两相望”的表述,不仅道出了词人对家乡的眷恋,更是暗示了他泪眼望向的是当时民间的悲苦状况,心系国家民族的未来。整首词一气呵成,意境凄美。通过描绘残败的景象、历史沉浸的隐喻,进而表达出词人对祖国深深的怀念和忧虑,反映了作者的高度爱国情怀。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基于明朝灭亡的历史背景而写的。在当时,整个中国社会都陷入了混乱和动荡之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国家和个人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境。陈子龙也不例外,他对故国的覆亡感到非常痛心,并且对亡明的教训进行了深刻地沉思。
在陈子龙看来,明朝亡于两种人:一种是亡国亡家的君主,另一种是图谋恢复的志士。这两种人的行为都直接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和社会的动荡。而从中可以看出,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民主选举等制度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能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引发的问题,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景阳宫前萧瑟的宫殿,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和沉痛。此时的景象与昔日的繁华景象截然不同,使得作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亡明的教训。而这种情感的激发,为作者写下了《山花子·春愁》这首深情的诗歌,表达了对故国亡国的痛心和对未来希望的祈愿。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作者对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乱象以及故国覆亡的深入思考,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一篇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薄薄的迷雾中,杨柳依依,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寂静凄凉景阳殿上的月儿照着残花。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
注释:景阳殿是明朝皇宫中的一个建筑;遗衣是指古代君主死后留下的服装及配饰,通常会被埋在陵墓中。
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
注释:玉宇琼楼是古代宫殿建筑中的精美厅室,多用于举办盛大的官方活动和皇家婚礼等场合;画粉是古代化妆品,用于化妆和装饰。
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注释:燕子是古代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因为燕子回巢代表着家庭团聚和幸福。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子龙简介: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陈子龙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此外,陈子龙也是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