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春晚》拼音译文赏析

  • líng
    chūn
    ·
    chūn
    wǎn
  • [
    sòng
    ]
    qīng
    zhào
  • fēng
    zhù
    chén
    xiāng
    huā
    jìn
    wǎn
    juàn
    shū
    tóu
    shì
    rén
    feī
    shì
    shì
    xiū
    leì
    xiān
    liú
  • wén
    shuō
    shuāng
    chūn
    shàng
    hǎo
    fàn
    qīng
    zhōu
    zhī
    shuāng
    měng
    zhōu
    zài
    dòng
    duō
    chóu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风停了,尘土中弥漫着花香,花儿已经凋谢,太阳西斜,我疲倦地梳理头发。物是人非,事事都已经停止,我想说话,但泪水先流了出来。

听说双溪的春天还不错,我也想泛舟在那里。只是担心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那许多忧愁。
注释:
风住:风停止吹拂。
尘香:尘土中散发出的芳香。
花已尽:花已经凋谢。
日晚:傍晚时分。
倦梳头:疲倦地梳理头发。
物是人非:周围的环境和事物虽然没有改变,但人已经不在了。
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停止了。
欲语:想要说话。
泪先流:泪水先流出来了。
双溪:指某个地方的两条河流。
春尚好:春天还很美好。
拟泛轻舟:打算乘船游览。
舴艋舟:一种小型的木船。
载不动:无法承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的解读。 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中年孀居后创作的,与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有所不同。她借用了暮春的景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整首词长达一百余字,分三句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词语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作品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描绘现在雨过天晴,花已谢落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表达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意味无穷。整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表,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在描绘人物形象方面,“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这两句是非常生动的描写。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而是一种心境的抒发。此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则更加鲜明而深刻地写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她先用“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水自发而出,写出了一种近乎崩溃的心境。 总之,李清照的《武陵春》是一首深沉凄美的词,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写作方式,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的才女形象,并表达了她对逝去的爱情、流逝的时光、人生苦短等诸多感慨。 赏析详情»


赏析二
江林昌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他写过很多描写忧愁的作品。比如在《诗·邶风·泉水》中,他用自己的文字描绘了内心的忧愁;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他则用巧妙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情;在晏殊的《蝶恋花》中,他则将忧愁融入景物之中,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这些作品各有特色,引人入胜。 而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样是一首表达忧愁的作品,但是却能够以极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将深刻、复杂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成为了后人所传颂的佳篇。这首词是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李清照丈夫去世,她只身流落到浙江金华。这首词就是表达了她因为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满腔忧愁。 整首词非常含蓄委婉,在表达上也起伏不定,充分地展示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虽然整首词仅在末句出现了一个“愁”字,但实际上“愁”贯穿了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非常细腻,让人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表面上只是在描述风吹落花,但仔细想一下,“风住”则暗示着此前可能是风雨交加之时,而李清照被困在房间里,感到非常的忧愁和孤寂。接下来她提到“尘香”,意味着美丽的景物受到了摧残,让人感到内心的惋惜。而“花已尽”,则补充了“尘香”的意义,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惋惜之情。这句话还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了伏笔。 整首词的主要情感线索就是忧愁,但是李清照并没有用过多的直白表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隐晦而有力的表述手法,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也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型特征之一。 总之,《武林春》是一首非常值得赏析的词作,虽然表达了忧愁,却能够以极其细腻、委婉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李清照的内心情感。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她的才华和作品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而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如梦令》则是在她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的春天,金兵进犯使得李清照被迫离开家乡济南,前往金华避难。这时,她丈夫已经病逝,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使得她处于孑然一身的困境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创作出了《如梦令》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据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记载,此词所描述的景象是暮春三月,也就是李清照避难时的时节。而另一本资料《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中也有记载,当时金人犯滁州,围亳州,伪齐犯安丰,高宗如平江。在连天烽火中,作为一个流离失所的女子,李清照的内心极为悲痛凄惨,这种苦难的体验也深刻地体现在她的词作中。 最终,李清照来到金华,并定居在陈氏邸。而《如梦令》这首词则流传至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世人的心灵。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更是记录了李清照避难历程和她内心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献。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是她在生活陷入困境时所写。整首词深刻描绘了作者境遇的悲苦和内心的苦闷。 词的开头“常记溪亭日暮,想入非凡轻叹息”为铺垫,引出下文的情感。第二句“现场已无华发,故人不复当年”,用简单而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所见所闻,隐含出她对逝去岁月和亲友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背灯倚卧,长夜向何处?”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困惑和思考,“背灯倚卧”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寂寞,而“长夜向何处?”则表达了其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第三部分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则是整首词的高潮。词人自我勉励,告诫自己不要过多留恋过去的美好,应该接受现实。“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话运用着反问句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往的不解和迷茫。 此外,整篇词语言清新自然,平淡中透着深情,字字感人。李清照正是凭借这种才华和情感的传达,成为了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之一。 鉴赏详情»


煮酒论诗词
笔调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痛苦,诉说着一个女性在中年孀居后所面对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强烈,生活的琐事和物质的满足已经不再能够填补内心的空虚,在这样的情境中,她倚窗品味孤独,独酌清酒,蕴藏着绝妙的思绪和心境。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中弥漫着残留的香气,花儿已经凋谢殆尽,夜幕渐临,女子却还在为自己的孤独疲惫不堪。身处物是人非的环境里,一切事情看似停滞不前,却已是生命逝去的最好注解,心中欲言又止,哭声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听闻双溪春景迷人,她也想将自己置身于其中,随波逐流,无所牵挂,但是内心却只有满腹的忧愁,担心那双溪春恐怕连一艘小舟都承载不了她心中的许多愁。 独坐窗前,看着深夜里的明月,孑然一身的词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最为深刻的反思,以酒代言,借予一杯清酒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沉思。这首《煮酒论诗词》凝聚了作者对孤独、无助、对生活的细微体味和感悟,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女性独处时的丰富内心世界,抒发了她深情厚爱的心境。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词人故事
李清照,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诗词传世千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然而,对于她晚年是否改嫁这一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改嫁”说的拥护者,多以《上内翰綦公启》为证据。该文记载了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被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媒人所迷惑,糊里糊涂地再嫁给了官僚张汝舟。然而,婚后张汝舟为了夺取李清照家中的书画而经常虐待她。李清照无法忍受,便开始了离婚的要求。李清照的亲戚、翰林学士以及宋高宗的亲信綦崇礼出面干涉此事,李清照终于摆脱了这段痛苦的婚姻。 为了表达她对綦崇礼的感激之情,李清照写下了《上内翰綦公启》。尽管李清照的亲笔并未见于《上内翰綦公启》,但是此文应该反映了李清照的思想和感受。她在书中写道:“妾因无夫,下陵人,不知世事,嫁之昏庸。生二女,黄泉多难,妾独尚存。今幸公守相如此护夫,安所逃忧?而乃分香不施,崔嵬算载,夙夜悲吟,愧不能报。”这段话清晰地表达了李清照对綦崇礼的感激之情,以及她对丈夫赵明诚离去的哀思之情。 然而,也有学者对“改嫁”说持否定态度。因为李清照的《上内翰綦公启》的全文始见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的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很难判定它是否为李清照所作。所以,李清照是否有过改嫁的经历,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无论如何,李清照的一生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她的才华、文学成就和豁达开朗的性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足迹。 词人故事详情»


译文二
清·李清照的诗《如梦令》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一夜,或为情人节,在这片红叶飘舞的枫林中,我在独自沉思。突然间,我意识到时间也不等人,生活总是不断变化的。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译文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注释:恼人(nǎo rén):令人烦恼难受;沾花(zhān huā):指衣服等物因接触花朵而沾上花粉、花香;愁肠百结(chóu cháng bǎi jié):形容内心十分忧郁、痛苦;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双溪(shuāng xī):地名,今江苏省昆山市境内;划船(huá chuán):以船为工具行驶于水面上;姑且(gū qiě):表示暂且,暂时;载(zài)不动:无法承受或忍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清照简介
宋朝 诗人李清照的照片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朝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醉花阴》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