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拼音译文赏析

  • péng
    dǎng
    lún
  • [
    sòng
    ]
    ōu
    yáng
    xiū
  • chén
    wén
    péng
    dǎng
    zhī
    shuō
    yǒu
    zhī
    weí
    xìng
    rén
    jūn
    biàn
    jūn
    xiǎo
    rén
    ér
    fán
    jūn
    jūn
    tóng
    dào
    weí
    péng
    xiǎo
    rén
    xiǎo
    rén
    tóng
    weí
    péng
    rán
    zhī
  • rán
    chén
    weì
    xiǎo
    rén
    péng
    weí
    jūn
    yǒu
    zhī
    zaī
    xiǎo
    rén
    suǒ
    hǎo
    zhě
    suǒ
    tān
    zhě
    cái
    huò
    dāng
    tóng
    zhī
    shí
    zàn
    xiāng
    dǎng
    yǐn
    weí
    péng
    zhě
    weǐ
    jiàn
    ér
    zhēng
    xiān
    huò
    jìn
    ér
    jiāo
    shū
    fǎn
    xiāng
    zeí
    hài
    suī
    xiōng
    qīn
    néng
    bǎo
    chén
    weì
    xiǎo
    rén
    péng
    zàn
    weí
    péng
    zhě
    weǐ
    jūn
    rán
    suǒ
    shǒu
    zhě
    dào
    suǒ
    xíng
    zhě
    zhōng
    xìn
    suǒ
    zhě
    míng
    jié
    zhī
    xiū
    shēn
    tóng
    dào
    ér
    xiāng
    zhī
    shì
    guó
    tóng
    xīn
    ér
    gòng
    zhōng
    shǐ
    jūn
    zhī
    péng
    weí
    rén
    jūn
    zhě
    dàn
    dāng
    tuì
    退
    xiǎo
    rén
    zhī
    weǐ
    péng
    yòng
    jūn
    zhī
    zhēn
    péng
    tiān
    xià
    zhì
  • yáo
    zhī
    shí
    xiǎo
    rén
    gòng
    gōng
    dōu
    děng
    rén
    weí
    péng
    jūn
    yuán
    kǎi
    shí
    liù
    rén
    weí
    péng
    shùn
    zuǒ
    yáo
    tuì
    退
    xiōng
    xiǎo
    rén
    zhī
    péng
    ér
    jìn
    yuán
    kǎi
    jūn
    zhī
    péng
    yáo
    zhī
    tiān
    xià
    zhì
    shùn
    weí
    tiān
    ér
    gāo
    kuí
    děng
    èr
    shí
    èr
    rén
    bìng
    liè
    cháo
    gēng
    xiāng
    chèng
    meǐ
    gēng
    xiāng
    tuī
    ràng
    fán
    èr
    shí
    èr
    rén
    weí
    péng
    ér
    shùn
    jiē
    yòng
    zhī
    tiān
    xià
    zhì
    shū
    yuē
    zhòu
    yǒu
    chén
    亿
    wàn
    weí
    亿
    wàn
    xīn
    zhōu
    yǒu
    chén
    sān
    qiān
    weí
    xīn
    zhòu
    zhī
    shí
    亿
    wàn
    rén
    xīn
    weì
    weí
    péng
    rán
    zhòu
    wáng
    guó
    zhōu
    wáng
    zhī
    chén
    sān
    qiān
    rén
    weí
    péng
    ér
    zhōu
    yòng
    xìng
    hòu
    hàn
    xiàn
    shí
    jìn
    tiān
    xià
    míng
    shì
    qiú
    jìn
    zhī
    weí
    dǎng
    rén
    huáng
    jīn
    zeí
    hàn
    shì
    luàn
    hòu
    fāng
    huǐ
    jìn
    jiě
    dǎng
    rén
    ér
    shì
    zhī
    rán
    jiù
    táng
    zhī
    wǎn
    nián
    jiàn
    péng
    dǎng
    zhī
    lún
    zhāo
    zōng
    shí
    jìn
    shā
    cháo
    zhī
    míng
    shì
    huò
    tóu
    zhī
    huáng
    yuē
    beì
    qīng
    liú
    tóu
    zhuó
    liú
    ér
    táng
    suì
    wáng
  • qián
    shì
    zhī
    zhǔ
    néng
    shǐ
    使
    rén
    rén
    xīn
    weí
    péng
    zhòu
    néng
    jìn
    jué
    shàn
    rén
    weí
    péng
    hàn
    xiàn
    néng
    zhū
    qīng
    liú
    zhī
    péng
    táng
    zhāo
    zōng
    zhī
    shì
    rán
    jiē
    luàn
    wáng
    guó
    gēng
    xiāng
    chèng
    meǐ
    tuī
    ràng
    ér
    shùn
    zhī
    èr
    shí
    èr
    chén
    shùn
    ér
    jiē
    yòng
    zhī
    rán
    ér
    hòu
    shì
    qiào
    shùn
    weí
    èr
    shí
    èr
    rén
    péng
    dǎng
    suǒ
    ér
    chèng
    shùn
    weí
    cōng
    míng
    zhī
    shèng
    zhě
    néng
    biàn
    jūn
    xiǎo
    rén
    zhōu
    zhī
    shì
    guó
    zhī
    chén
    sān
    qiān
    rén
    gòng
    weí
    péng
    weí
    péng
    zhī
    duō
    qiě
    zhōu
    rán
    zhōu
    yòng
    xìng
    zhě
    shàn
    rén
    suī
    duō
    ér
    yàn
  • juē
    xìng
    wáng
    zhì
    luàn
    zhī
    weí
    rén
    jūn
    zhě
    jiàn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

赏析
《朋党论》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名篇,文章起承转合,文字优美,旨在阐释朋党之说,强调君子无党,小人有党的观点。 作者在开篇中就提出了全文的主旨:“君子无党,小人有党”,说明君子与小人对待朋党的态度是不同的。接着,作者从道理上阐述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并引用了六件史实,以事实证明了“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最后通过对前引史实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整篇文章结构严密,按照“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的思路进行展开。 文章言简意赅,字正腔圆,语言清新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全文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各个部分之间紧密相连,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性指导,启示人们该如何看待朋党问题。 总之,欧阳修的《朋党论》是一篇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的名篇,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1043年是北宋政治风云变幻的一年。在这一年,韩琦、范仲淹和富弼等人掌权,而欧阳修、余靖等人则成为了谏官,开始实行政治改革。然而,在这些改革的实践中,不少人因为被视为朋党而遭受攻击和贬官。 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曾被指责为“党人”,这是由于他们的意见和主张与一伙保守派官僚不同,而这些人则试图阻挠改革。范仲淹因为直言遭贬,而欧阳修则在朝廷上为范仲淹辩护。但高若讷却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则在一封信中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结果,高若讷将这封信转交当局,欧阳修因此连坐范仲淹而被贬。 不过,在1044年,欧阳修写了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朋党论》,对夏竦等人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这篇文章成为了革新派和保守派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后来,范仲淹和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在朝廷上担任谏官,并持续为改革而斗争。他成长于贫寒家庭,凭借苦读中进士,最终担任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朝廷要职。 这段历史背景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也展示了一些忠于民族利益的官员们为改革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欧阳修则通过《朋党论》这篇文章,为政治改革进行了坚定的辩护,并展现了自己才气横溢、不畏权贵的一面。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注释:朋党即志趣、利益相同结成的团体。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注释:小人多半没有真正的友谊,只是临时结成的团体,以实现个人利益为主要目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注释:君子结成的朋党基于道义、忠信、名节等原则,在个人修养和为国家服务方面互相支持,坚定稳定。 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 注释:做君主的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斥退小人的朋党,进用君子的朋党。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总结:本文介绍了“朋党”概念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明确了小人与君子在结党上的区别,并阐述了君子应该如何结朋党以实现个人修养和国家繁荣。 译文及注释详情»


文言现象
本文将从“通假字”、“并列古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四个方面阐述汉语的独特之处。 首先,汉语中有许多通假字,例如“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其中的“厌”通“餍”,意为“满足”。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通假字更多,这充分说明了中文的韵文特点。 其次,汉语中的词义演变也十分丰富。比如“并列古义”中的“并列”一词,在古代和现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同时列位”是其古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则是其现代义。因此,理解古代文献需要对词义的变化进行深入的考究。 再次,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比较灵活。例如“目为党人”,其中的“目”原本是名词,但在这里却被活用为动词,表示“视,看”。此外,“与”、“于”等介词在汉语中的用法也非常丰富,一个词语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法位置。 最后,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也比较普遍,例如上文提到的“厌”一词。尤其是汉字数量较多的成语、诗词,更加需要仔细理解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内涵。 总之,汉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通假字、词义演变、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方面,这也使得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时需要更加仔细认真。 文言现象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