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译文及注释:
正义高祖刚刚统一天下,表彰有功之臣而封为侯爵,如萧、曹等人。太史公说:古代人臣的功劳有五个等级,以德行立宗庙、稳定社稷称为勋,以言语称为劳,以用力称为功,明显的功劳称为伐,积累多日的功劳称为阅。封爵时的誓言是:“使黄河像一条带子,泰山像一把利刃,国家永远安宁,子孙后代也同样如此。”最初的时候,人们总是想要巩固他们的根基,但是枝叶渐渐衰微。
我读到高祖封侯的功臣,发现他们的首次封爵,所以失去了他们的原因是:这是一个新的想法!《书》上说“协和万国”,这个想法从夏商时期就开始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周朝封了八百个侯爵,幽、厉之后,这个想法在《春秋》中也有所体现。《尚书》中有唐虞时期的侯爵和伯爵,历经三代,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他们一直忠于仁义,遵守法律,奉行天子的命令。汉朝建立之初,有一百多个功臣被封为侯爵。当时天下刚刚统一,所以大城市都已经荒废,人口只有十二三个,所以大侯爵的家庭也不过万户,小的侯爵家庭只有五六百户。后来几代人,人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家庭人口增加了,萧、曹、绛、灌等人的家族有的甚至达到了四万户,小的侯爵家庭也翻了一番,变得非常富有。他们的子孙变得骄傲自满,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沉迷于享乐。到了太初年间,短短一百年之内,五个侯爵被罢免,其他的侯爵也都被降职或者被废黜,国家财富也大大减少了。虽然也有一些侯爵能够保持谨慎,但是他们都受到了当时的禁令的限制。
在现代社会,我们研究古代的道德,是为了自我反省,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古代的做法。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礼仪和政策,但是成功的关键是要以功绩为标准,不能太过拘泥于细节。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这是当时的得失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只关注古代的传说。因此,我们应该仔细研究历史的起源和发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本质,如果有疑问,就应该加以解决。将来有君子想要推荐和列举这些例子,就可以参考这些资料。
注释:
注释:
正义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侯之:指封为侯爵。
萧、曹等:指汉朝功臣中的萧何、曹参等人。
太史公:指史学家司马迁。
五品:指古代人臣功勋的分级标准,分别为勋、劳、功、伐、阅。
宗庙、社稷:指古代祭祀的两个重要场所,分别是祖先的宗庙和国家的社稷祠。
封爵之誓:指封爵时的誓词。
河如带,泰山若厉:指封爵时的誓词中的比喻,表示要使国家安定,子孙繁荣。
根本:指封爵制度的根本。
周封八百:指周朝封建制度中的八百个封国。
幽、厉之后:指周幽王和厉王时期。
唐虞之侯伯:指古代封建制度中的唐、虞两代的侯爵和伯爵。
汉兴:指汉朝建立。
大城名都散亡:指汉朝初期,由于战乱,许多大城市都被毁灭。
萧、曹、绛、灌之属:指汉朝功臣中的萧何、曹参、绛侯灌婴等人。
太初:指汉武帝时期。
坐法陨命亡国:指汉朝后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腐败,许多侯国被废除,侯爵们也因此失去了地位和财富。
身无兢兢:指侯爵们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权力已经很高,不再像初期那样谨慎小心。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指不同的帝王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绲乎:指拘泥于。
得尊宠及所以废辱:指侯爵们的得失。
本末: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疑者阙之:指对于不确定的地方,应该留下空白,等待后人补充。
君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正义高祖刚刚平定天下,表明有功劳的臣子会封侯,像萧何,曹参等等。太史公说,古时人臣的功绩有五等: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xūn);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láo);借助武力的称“功”(gōng);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fá);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yuè)。我朝的封爵誓词上讲:“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了,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还要把对你们的恩泽延及给后代。”朝廷最初不是不想稳固这些功臣们的根本,但那些枝枝叶叶却渐渐的衰微了。我读了有关高祖给功臣们的封侯的史料,考察了功臣侯们初次受封及他们后嗣失掉侯位的因由,认为,这真是和我所听到的传闻不一样!《尚书》说:“各个邦国都应协调和睦”,直到夏、商时代,有的邦国竟经历了几千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经幽王、厉王之后,在《春秋》的记载上还能见的到。《尚书》上记载了唐尧、虞舜时的侯伯,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千余年,仍然保全着自己的地位而屏卫着天子。这难道还不是因为他们深信仁义,遵奉君主的法令吗?汉朝兴起了,受到分封的功臣一百多人。当时天下刚刚安定,以前那些大城名都的人口离散逃亡,可以统计的户口不过原来的十之二三,因此,大侯的封户不过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以后几代,民众们都回到家乡,人口增多,侯国也相应增多。但是,后来的侯王们却失去了当初立国的精神,日益腐化堕落,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的混乱。
注释:
1. 正义高祖:即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2. 萧何和曹参:都是汉朝建立时期的重要官员,萧何被封为酇侯,曹参被封为涿郡侯。
3. 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4. 《尚书》:古代经典之一,记载了中国上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制度。
5. 依靠仁德安定国家的称“勋”:勋,指因为忠诚、贞操、恩德等品质而受到君主封赏的爵位。
6. 依靠出谋划策的称“劳”:劳,指因为出谋划策、策划谋略而受到君主封赏的爵位。
7. 借助武力的称“功”:功,指因为军功卓越、战绩显赫而受到君主封赏的爵位。
8. 明确功劳等级的称“伐”:伐,指以武力征服敌国、平定叛乱等显赫战功而受到君主封赏的爵位。
9. 凭借资历长短的称“阅”:阅,指凭借资历和经验而受到君主封赏的爵位。
10. 伏波将军(观音大士):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灵,被信奉为保护海上航行和平安的神祇。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主张,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迁”,即变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主张,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迁”,即变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规律,只有把握好变迁的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