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及注释:
太史公说:我听说周公说过:“舜的眼睛很重。”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眼睛。难道羽是舜的后代吗?他是如何突然崛起的呢?秦朝失去了政权,陈涉率先起义,许多英雄豪杰纷纷涌现,相互争斗,数不胜数。然而,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他只是趁势在陇亩之间崛起,三年后,他成功地灭掉了五个诸侯国,分裂了天下,成为霸主,政权由他掌握,虽然他的地位没有维持很久,但近代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的人物。当羽背叛楚国,放逐义帝并自立时,他怨恨王侯背叛了他,这是很困难的。他自夸功绩,发挥个人智慧,却不学习古人,认为霸主的事业是要用武力征服天下的,五年后,他的国家灭亡了,他死在东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没有自我反省,这是很过分的。他引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不是很荒谬吗?
注释:
太史公:指史学家司马迁。
周生:指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元勋。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被尊为五帝之一。
目盖重瞳子:指眼睛有重瞳,即瞳孔较大的人。
项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曾领导楚汉战争,被尊为楚汉之间的英雄。
苗裔:指同宗同族的人。
陈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起义领袖,领导过农民起义。
豪杰蜂起:指各地的英雄人物纷纷起义反抗秦朝。
尺寸:指身材高大。
陇亩:指陇西地区的农田。
五诸侯:指楚、齐、燕、赵、韩五个诸侯国。
霸王:指项羽自封的称号,意为霸主之王。
背关怀楚:指项羽背叛了自己的家族和故乡楚国。
义帝:指汉朝的刘义隆,项羽曾经拥立他为汉王。
私智:指个人的聪明才智。
师古:指学习古代先贤的经验和智慧。
五年:指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仅仅五年就被刘邦打败。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指“天命”不在自己一方,而不是自己的用兵策略有问题。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项羽本纪》是一篇名篇,其中的结尾赞语简洁有力,对项羽的历史总结具备权威性。司马迁强调了项羽这位传奇人物的神秘色彩,通过将他与虞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他的独特性。在论述项羽的光辉业绩时,司马迁回顾了他创业的艰难和飞速发展,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显要地位。在秦末群雄蜂起的大时代背景下,项羽用三年时间成为天下霸主,成为英雄人物,被列入专为帝王设计的“本纪”之中。然而,在五年之后,他却败给了刘邦。司马迁指出了项羽失败的两个原因:一为他杀义帝而自立,结果众叛亲离;二为奋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
评析文章较为简洁,旨在总结《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文章首先提到了赞语的简洁有力,并探讨了项羽的神秘性。接下来,文章回顾了项羽的光辉业绩,包括他创业的艰辛和飞速发展,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显要地位。然后,文章提到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即他杀义帝而自立,结果众叛亲离,以及他奋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文章结尾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但总体来说,层次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全面概括《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
评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太史公在《史记》中曾提及舜和项羽都是双瞳人,即有双瞳孔的特殊体质。这里的舜指的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帝王,而项羽则是东汉末年楚汉战争中的一位将领。题目中的问题或许暗示了一个传说,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后代,因为传说中舜也是有双瞳孔的。但这只是一种无依据的猜测。
相比于陈涉等人起义时有支持者和背景,项羽能够在三年内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他颁布,这一切与他本身的勇气、才能和行动力密不可分。虽然他的霸业没有持续很久,但直到今天,他仍被视为一个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人物。
但自从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之后,他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他开始过度夸耀自己的功劳,追求个人私欲和权力,而不是效法古人,认为仅仅凭借武力就能统治天下。这种思维方式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使得他的国家在仅仅五年的时间内便灭亡了。即便在快死之前,他仍然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责怪上天,这种行为是十分荒唐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主张,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迁”,即变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学理论主张,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迁”,即变迁,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规律,只有把握好变迁的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