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译文及注释:
盼着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忽然西园里的蝴蝶,轻轻翻飞着麝香,暗暗吸引着蜜蜂。炎热与凉爽交替。不经意地瞥眼,微微的情感,点点滋动着心肠。应该是登高送客,别离的滋味再次品尝。不禁疑惑。水墨画的疏窗,孤影淡淡地映照着湘江。只有一片高大的梧桐树,半支残烛,做尽商量。荷裳飘摇。被风暗暗地剪裁,问今宵,谁与我共盖鸳鸯被。从此以后,羁愁万重,梦回时分,只能交给啼螀来诉说。
注释:
盼银河迢递:期待银河远远的流淌。
惊入夜,转清商:突然进入夜晚,听到清商乐声。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西园里的蝴蝶,轻轻翻飞着麝香,吸引着蜜蜂。
炎凉:炎热和凉爽。
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不经意地瞥见,心中涌起丝丝点点的感触。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应该是登高送客,再次品尝离别的滋味。
疑将:疑似。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水墨画的窗户,孤独的影子淡淡地映在湘江上。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倚着高大的梧桐树,只剩下半截残烛,默默地思考。
荷裳:荷花的裙子。
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被风吹乱了,问今晚谁能和我一起盖鸳鸯被。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从此以后,忧愁重重,梦中还要命令螀蝉哭泣。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一篇送别之作。送别本是一种伤感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此词所揭示的送别,则在“立秋夜雨”的背景下更加添上了愁绪。词人着重抒发了对分离、怨别之情的深切思维和悲凉之感。
整首词紧密贴合着“立秋”、“夜雨”两个题材,通过对四季轮回,以及天气变幻无常的描述,生动传神地描述了一个即将分离的情侣之间的悲苦之情。其中,“夜雨”恰如其分地成为了词人表达自己心中情感的一种抒发方式。在雨夜中留连不舍的词人,清晰而感人地描绘出了一副忧郁的画面,让人难以抑制地感到深深的悲戚。
在词句的构建上,纳兰性德运用了极其巧妙的手法。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开头的两句,巧妙地将词人内心的独特感受和对别离的无奈之情娓娓道来。整首词读来慷慨悲壮,字句之间的联系紧密无间,每一句均自成一体,同时贯穿整篇作品的忧愁气息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总之,纳兰性德的这首送别之作,以其深刻的悲凉之情、巧妙的词句构建和情感抒发,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让人们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离死别、别离离别等情感难以抑制地感同身受。
赏析详情»
注释:
这篇文学作品来自于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词作,共包含七篇小品词。下面为每个小品词的详细注释:
1. 盼银河
这首小品词描绘的是秋夜中盼望着天空中高远的银河出现,但却不幸下起了悲凄的秋雨。其中,「迢递,高远貌」用来形容银河遥远而若隐若现的景象;「清商」指的是古代五音之一的商音,表达了两位文人在秋夜中听到雨声时的悲凉之感。
2. 乍西园
这首小品词描述的是秋风乍起,园中蜂飞蝶舞,给人一片凄凉之景象。其中,「西园」原本是一个园林名字,后来也泛指园林;「麝粉」和「蜂黄」则是代指园中的蝴蝶和蜜蜂。此外,这首小品词还暗喻了仕途的炎凉变幻。
3. 等闲
这首小品词抒发了对秋夜中微弱雨声所引发的情感共鸣。其中「等闲」一词指的是琐碎平凡的生活琐事,而此时却因为雨声而变得异常动人,令人搅扰不安。
4. 疑将
这首小品词描绘的是秋夜里静谧的沉思氛围,以及窗外竹林中蝉鸣的悲凉之声。其中「疑将」一词类似「仿佛」,指的是窗外蝉鸣之声像是在模仿弹奏乐器的声音,而「疏窗」则是指上面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户;「潇湘」在此指代竹子,用来修饰窗外蝉鸣的声音。
5. 倩一叶
这首小品词表达了老人对荷花的深情怀念之情。其中「倩」表示紧贴、依偎之意;「商量」则是代指斟酌思考的过程。这首小品词是基于洪咨夔的《念奴娇·老人用僧仲殊韵咏荷花横披,谨和》进行的创作。
6. 荷裳
这首小品词用荷叶比喻女子的裙摆,表达了对女子之美的赞美。"荷裳"一词指的是荷叶,用来形容女子的裙摆。
7. 从此
这首小品词描绘了两位有情人在分离时令人心碎的场景。其中「万叠」形容悲伤的情感深厚浓重;而「螿」则是指蝉的一种,用来修饰悲切的寒蝉声,相伴着两位有情人的分离。
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