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及注释:
腰间的羽箭已经凋零了很久,我深深地叹息着,燕然的事迹还没有被铭记下来。我仍然可以在大漠中绝处逢生,但你们为何要在新亭上哭泣呢?我愿意为国家献身,即使万死难辞其咎,我的双鬓也已经不再年轻。请记住我停泊船只的江湖之处,躺在那里听着新雁落在寒冷的汀岸上。
注释:
腰间羽箭:指箭袋中的箭,表示战士已经久未出征,箭也凋零了。
太息燕然:燕然山是古代战场,太息燕然指叹息燕然之壮志。
未勒铭:未刻上铭文,表示没有留下名字。
老子:指李白,自称老子。
大漠:指辽阔的沙漠。
诸君:指同辈。
泣新亭:指在新亭上哭泣,表示对国家的忧虑。
一身报国:指全身心地为国家效力。
双鬓向人无再青:指年老色衰。
江湖泊船处:指江湖上停泊船只的地方。
新雁落寒汀:指新的候鸟飞落在寒冷的岸边,表示时光流转,新旧更替。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武之外,还应有报国之志;下句则是嘲讽那些衣冠禽兽,贪图享乐、逍遥自在,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整个颔联充满了愤慨和斥责,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形势的忧虑和对人们的不满,同时也彰显出他坚定的爱国情怀。
尾联“斑白虚前岁月忙,流水无情去不还”,回到了开头所写的自叹年老的主题。作者用自己的岁月变迁,以及流水不停止的比喻,表达了时光无情、易逝流失的感叹。但是,这种流失并非只是个人的,更包含了国家从未得到安宁的沉痛历程,以及国人由于没有抵抗而被迫放弃的悲痛和遗憾。整首诗通过深入的反思和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自责和悔恨。
陆游此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更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展现了他独特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其意境深远、含蓄委婉,既属于个人典雅派诗歌的范畴,又具有十分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是一首兼具情感与思想的杰出作品。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诗歌是由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游在淳熙九年秋季时期于山阴所作。在这个时期,诗人们热衷于表达他们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情感,同时也未曾忘记国家大事。陆游作为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在诗歌中抒发自己对山水、田园的热爱,还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陆游老年时期坚定不移、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内心冲突。他深感国家形势的危机,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无奈和矛盾使他的诗歌洋溢出一股悲壮之情,笔力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陆游的这首诗歌从一个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这是一个充满思考与责任感的老年人所表达的感慨,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与启迪。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腰间的羽箭了,它们的羽毛凋落殆尽。我叹息着燕然山还没有留下北伐胜利的历史。我可以穿越大漠,战斗沙场,但您这些士大夫们却在新亭相对涕泣,而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我全身都用来为国效力,尽管面对万死也不会后退;我的双鬓已经斑白,无法让它变黑。但我只要记得江湖上我小船的停泊位置,躺在平床上聆听秋天大雁落在水边的小洲上,一年又过去了,我的雄心壮志还没有达成啊!
译文详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代表作品《游山西村》,《钗头凤·红酥手》,《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卜算子·咏梅》,《示儿》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