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山重叠》拼音译文赏析

  • qín
    é
    ·
    shān
    chóng
    dié
  • [
    qīng
    ]
    lán
    xìng
  • shān
    chóng
    dié
    xuán
    xiàn
    线
    tiān
    liè
    tiān
    liè
    duàn
    beī
    tái
    hén
    héng
    niè
  • fēng
    shēng
    leí
    dòng
    míng
    jīn
    tiě
    yīn
    sēn
    tán
    jiāo
    lóng
    jiāo
    lóng
    xìng
    wáng
    mǎn
    yǎn
    jiù
    shí
    míng
    yuè

原文: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相关标签:写人

译文及注释
山峦重重叠叠,悬崖之间一线天似乎要裂开。断碑上的题字,被苔痕横行啮咬。风声雷鸣,像金铁般响亮。阴森的潭底是蛟龙的巢穴。兴亡历历在目,旧时的明月也已经消逝。
注释:
山重叠:山峦重叠,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悬崖一线天疑裂:悬崖上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好像要裂开一样。

天疑裂:天空好像也要裂开一样。

断碑题字:一块断裂的石碑上刻有文字。

苔痕横啮:石碑上长满了青苔,被啮咬得横七竖八。

风声雷动鸣金铁:风声和雷声像金铁般震耳欲聋。

阴森潭底蛟龙窟:在阴森的潭底,有蛟龙的巢穴。

蛟龙窟:蛟龙的巢穴。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眼中充满了兴亡沧桑之感,回忆起旧时的明月。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纳兰性德的诗作《山行》中,包含了关于龙潭口、悬崖句、古苔横啮和风声句的相关内容。 首先,龙潭口指的是清代吉林府伊通州西南的龙潭山口,也称为“龙潭印月”,因为这里有一处美景,当月亮升起时,就会在水面上留下一个月亮的印记。在康熙二十一年的春天,纳兰性德随同皇帝东巡经过此地。此外,在今天的山西省盂县北的盂山也有一处名为龙潭的地方,又称“黑龙池”。而纳兰性德曾多次前往山西五台山,他在《山行》中提到的龙潭口可能指的是此处。 其次,悬崖句是指群山环绕,举头望去,只能看到天空中的一条线,仿佛天幕被撕裂了一般。这种景象让人感觉像是置身于悬崖之上,眺望天空,非常壮观。 古苔横啮是形容断碑上覆盖着的苍苔,好像正在啃咬着碑文一样,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最后是风声句,它形容龙潭口处的景象,仿佛风雷大作,发出了金征戈矛撞击般的巨大声响,比喻那里的声音异常激烈、有力,如同金征戈矛撞击的声音一样。 注释详情»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出生于满汉融合时期,家庭有贵族背景,兴衰与王朝国事有关。他曾在宫廷任职,但渴望过平淡的生活,他的诗词创作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的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