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拼音译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qiū
    jīng
    xìn
    líng
    jūn
  • [
    qīng
    ]
    chén
    weí
    sōng
  • mào
    liáo
    xiāo
    ǒu
    jīng
    guò
    xìn
    líng
    xià
  • zhèng
    mǎn
    huāng
    tái
    bài
    dōng
    jīng
    shè
  • jiǔ
    yuè
    jīng
    fēng
    jiāng
    luò
    mào
    bàn
    láng
    shí
    piāo
  • jiù
    chū
    hóng
    piān
    xiàng
    huài
    qiáng
    biān
  • jīn
    shì
    kān
    beī
    chà
    shēn
    shì
    hèn
    cóng
    qiān
  • tǎng
    jūn
    ér
    réng
    zài
    dìng
    lián
  • máo
    xuē
    beì
    jūn
    níng
    gān
    yuán
    cháng
  • tàn
    hóu
    yíng
    lǎo
    leì
    duō
    qiān
    xiè

原文: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相关标签:豪放写景

译文及注释
坐在席子上,戴着斗笠,偶然经过信陵祠下。
眼前景象荒凉,台阶上落满了枯叶,客栈里的房间空荡荡的。
九月的惊风吹落了我的帽子,半个走廊里细雨飘洒着瓦片。
桕树初开的红花,偏偏长在破墙边,被风吹得凌乱。
历史的事情,令人悲叹;人生的遭遇,让人心痛。
如果你还在世上,一定会同情我。
我何以不如毛薛等人,你又怎么能与原尝亚相比呢。
想起侯嬴,老泪纵横,如同铅水般滴落。
注释:
席帽:指席地而坐时戴的帽子。
聊萧:随意吹奏箫。
信陵祠:楚国信陵君的祠庙。
荒台败叶:荒废的台阶上落满了枯叶。
东京客舍:指在东京的旅店。
九月惊风:指九月的秋风。
半廊细雨:指半个走廊上下着细雨。
桕初红:指桕树的叶子初变红。
偏向坏墙边:指树叶向着破旧的墙壁倾斜。
离披打:指树叶被风吹散。
今古事:指历史上的事情。
堪悲诧:令人感到悲哀和惋惜。
身世恨:指个人的遭遇和不幸。
从牵惹:不断地牵扯着。
毛薛辈:指毛遂和薛池,都是楚国的谋士。
原尝亚:指原尝,是楚国的一位将领。
侯嬴:指楚国的侯嬴,即项羽。
老泪苦无多:指年老的泪水已经流尽。
如铅泻:形容泪水像铅一样沉重地流淌。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简析了词人陈维崧的一首词《慨当以慷》。这首词属于怀古之作,主题可分为抒发故国沦亡的黍离之悲和寄寓英雄失路的身世之感。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通过“荒台败叶”的萧瑟、酸楚的“惊风”“细雨”,以及凄凉的红桕“离披”等手法来抒发词人心境之荒寂激荡,为后文的抒情烘托点染。下片则以四句“今古恨”过渡,并抒发出了怨恨之情。其中,“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一句为词人表达眼中的眼目。文章还提到,维崧的才华和际遇都超过了古人,因此他的词情也更加激烈。最后,文章引用了温庭筠的名句来评价陈维崧的作品:“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简析详情»


注释
1. 信陵君祠:位于河南开封,原为战国时期魏国公子无忌的封地,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称“战国四君”之一,以养士好客著称。 2. 席帽:一种古代的遮阳帽,通常以藤席作为骨架,周围有大缘,形似斗笠。古人常用“席帽随身”来表达辛勤追求功名的意思。 3. 东京:指开封,曾为战国时期魏国首都,后在五代至北宋时期被称为“东京”。 4. 惊风:指强烈的风。落帽则源自晋代名士孟嘉的故事,他的帽子被风吹落,但他却不知道,后来征西将军桓温命孙盛写了一篇讽刺孟嘉的文章,孟嘉返回了一篇非常出色的回答,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雅量高致。 5. 飘瓦:指屋瓦上飞舞的雨水,这里借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6. 桕:也称乌桕树,指其叶子经过秋霜后变成红色。 7. 离披:指散乱无序的样子。 8. 从:意为因此,由此可见。 9. 讵:意为难道。 10. 毛薛辈:指信陵君的门客毛公和薛公,两人都是魏国的处士。在秦国攻打魏国时,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劝说信陵君回国,最终解救了魏国于大难之中。 11. 宁:在句中表示反问,其实就是“难道”。 12. 原尝:指与信陵君并称“战国四君”的平原君原。 注释详情»


陈维崧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54岁时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