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及注释:
阿房舞殿上,舞女翻动罗袖,金谷名园中,玉楼拔地而起,隋堤上古柳垂,缆着龙舟。回首望去,东风又来,野花在暮春时节绽放。
美人自刎于乌江岸,战火曾烧过赤壁山,将军空守着玉门关。秦汉的往事令人伤心,百姓遭受苦难,读书人不禁长叹一声。
注释:
阿房舞殿:秦始皇所建的宫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金谷名园:汉武帝所建的园林,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隋堤:隋朝大运河的堤岸,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古柳:指扬州的柳树,因为扬州的柳树很有名。
乌江:长江的支流,位于今天的重庆市。
赤壁山: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在此地进行过著名的赤壁之战,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玉门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
秦汉: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秦朝和汉朝。
生民涂炭: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常艰难。
读书人:指有文化的人,对社会有所思考和反思。
长叹:表示悲痛和无奈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组由两首小令曲组成的乐曲,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怀古情思。在这里,我们将对这组乐曲进行进一步的鉴赏。
这组乐曲共包含两首令曲,其中第一首与传统诗词的绝句和令词相近,而第二首则与诗词相比较远。第一首乐曲开篇就列出三个典故,分别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乐曲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乐曲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盛景和兴衰荣辱的感慨。“东风还又”一句体现了季节更替的变迁,而“野花开暮春时候”则展示了一个凄凉的画面,使得整个乐曲显得异常唯美和深刻。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的写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首乐曲在手法上似乎与第一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件事情:霸王别姬,楚庄王与虞姬,汉武帝的“拒谏酷吏”们。但与第一首不同的是,这三个故事的关联性更为紧密,它们都与爱情和权力有关。在这首乐曲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情感的选择,作者通过音乐来表现出他的思考和感受,让人产生共鸣。
整个乐曲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这种体裁给人一种轻盈、富有节奏感的感觉,在表现怀古情思的同时,也让人心旷神怡。总体而言,这组曲子是一组非常精彩的传统音乐作品,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
【汉字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欢腾。
【注释】阿房宫是秦始皇所建的宫殿,规模很大,传说中有上百万工匠修筑。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歌舞宴会、宴请来宾等活动,罗袖是舞娘,扇子一扇,衣袂飘飞,颇有韵味。
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
【汉字译文】金谷园中,玉楼拔地,景象更加璀璨。
【注释】金谷园是南朝刘裕所建的园林,园中乔木参天,小桥流水,而玉楼则是其中的一座亭阁,高耸入云,视野开阔,是园中的重要景点。
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汉字译文】隋堤之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猎猎。
【注释】隋堤是唐朝大运河留下的堤坝,上有柳树成行,在江面上行驶的龙舟在这里比赛,热闹非凡,成为京城中的一大节日。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汉字译文】往事难以重回,东风又起,暮春时节萧瑟凄清。
【注释】这一句是运用了典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句式,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感慨。东风是指春天的气息,然而此时已经快要过完了,人们开始感受到季节的变幻。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汉字译文】美人虞姬在乌江自尽,战火曾经焚烧赤壁万艘战船,将军班超白发苍苍老死在玉门关。
【注释】这一句借用了历史上的三个故事,分别是虞姬、赤壁之战和班超。虞姬是春秋时期的名妓,与吴王阖闾相恋,最终为爱自尽于乌江;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曹操率领的中原联军经过长达数月的准备后,被诸葛亮等人运用火攻战术击败;班超则是汉朝著名将领,多次西域出使。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也有一说名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肖像(林晋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