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其一》拼音译文赏析

  • tián
    yuán
    shǒu
    ·
  • [
    táng
    ]
    wáng
    weí
  • yàn
    jiàn
    qiān
    mén
    wàn
    jīng
    guò
    beǐ
    nán
    lín
  • guān
    míng
    yǒu
    kōng
    tóng
    sàn
    rén

原文: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译文及注释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厌:疲倦,厌烦。千门万户:指繁华热闹的城市。北里南邻:指城市中的各个角落。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官府鸣珂:指官府的警钟。有底:指声音深沉有力。崆峒:指山名,也指道家的一派。散发:指散发出来。何人:指不知名的人。整句话意为:官府的警钟声音深沉有力,崆峒道家的思想散发到了不知名的人中。
注释:
厌见:厌烦、厌倦。

千门万户:指繁华热闹的城市。

经过:路过、经过。

北里南邻:指城市中的各个区域。

官府鸣珂:古代官府用来传达命令的铜鼓。

有底:指铜鼓的底部。

崆峒:山名,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散发:散发出、散发出来。

何人:指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讲解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田园乐七首》是一组以田园为主题、并通过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表现出春天景色的七首诗歌。这些诗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取得了先见画,后会意的效果。 其中,《田园乐七首》在描写春天景物中用到了桃花、柳丝、莺啼等元素,这些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而王维采用确指的方式来描绘这些景物,比如提到桃、柳、莺等,而不是简单地说花、鸟,这样更能唤起读者的直观印象。 另外,在描写夜来风雨时,王维运用了“宿雨”、“朝烟”等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夜间暴雨的气息。同样,他在描绘柳和花的颜色时,使用了“红”、“绿”等鲜艳的色彩词汇,使得整个田园景色更加鲜明怡目。 总的来说,王维的《田园乐七首》以其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春意盎然的图画。通过深入描绘田园景致中的每一个细节,他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让这些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 讲解详情»


注释
这是有关王维的一些补充注释: 1. 此诗题目原为“辋川六言”,后经校勘改为“题扬州城歌”。其中,“辋川”指的是古代诗人辋川先生。六言指的是诗的结构形式,每句6个字。 2. “北里南邻”出自左思的《咏史八首》之四,描写唐朝时京城内的景象,其中“南邻击钟磐,北里吹笙竽”,意思是南边敲钟,北边吹乐器,形容京城的繁华景象。 3. 文中的“珂”是指马勒上戴在头上的玉饰物,而“底”则是指马勒下面的鞍垫。 4. “崆峒”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相传古时候广成子曾在此地居住。 注释详情»


王维简介
唐朝 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