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及注释:
早年不知道世事艰难,站在中原向北望去,气势如山。
楼船在夜雪中渡过瓜洲,铁马在秋风中散落关口。
在长城边上自我安慰,但镜中的白发已经斑驳。
出师时表现真正的才华,千年后谁能与你相提并论!
注释:
早岁:年少时。
世事艰:指社会的变幻和人生的艰辛。
中原:指中原地区,即今天的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北望:向北望去。
气如山:形容天空的气象状况像山一样壮观。
楼船:高大的船只。
夜雪:夜间下雪。
瓜洲渡:指瓜洲渡口,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市境内,是古代长江上的重要渡口。
铁马:指骑着铁马的士兵。
秋风:秋天的风。
大散关:指大散关口,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
塞上长城:指中国北方的长城。
空自许:自我安慰。
镜中衰鬓:指镜子里显现出的衰老的发鬓。
已先斑:已经开始有白发。
出师:出征。
一表真名世:指表现出真正的才华和名声。
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之后,谁能与之相比。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伤感的抒情诗,以雄奇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诗人陆游对于国家的忧虑和自己未能实现的壮志让人深感唏嘘。
诗歌的前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对宋代与金兵之间的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对于国家军队的佩服之情。诗人用“楼船”形象的描绘,充分展现出那个时代中的海陆双方强盛的阵容和巨大的恢弘气势。而在“塞上长城空自许,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里,诗人通过把自己比作万里长城,表达了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空自许”则是因为现实的骨感无情与自己过去的豪言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愈发凸显出诗人的无奈和苦痛。
整首诗以雄浑的意境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历史和自己个人经历的感慨和忧虑。这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抒情诗,既展现出作者奋斗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也表达了现实一再打击诗人壮志的无奈和苦痛。这首诗不仅描绘生动,意境深厚,还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思想感染力。
赏析详情»
艺术特色:
这篇诗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它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存亡的热切关注和深深的忧虑。从诗歌的开头就暗示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兴旺发达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艰难险阻。通过山的比喻,既表现了豪气万丈,也表现了坚忍不拔,无可动摇之志,使人产生一种感慨和振奋。
诗歌中还表现出作者对于历史英雄和抗敌精神的追思和推崇,显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复兴、抗敌救国的强烈渴望。然而,当诗人回首现实时,却只能感到壮志未酬,光阴蹉跎,对此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愤怒。最后,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表达出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和失望。
这篇诗歌使用的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交织,表达了作者的生命意识、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关怀和责任担当。因此,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艺术特色详情»
写作背景:
《书愤》两首诗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的,此时他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因为对内阁不满而罢官归隐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之久。直到淳熙十三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便是在此时所写。
此时的陆游已经年过六旬,但是由于曾经被黜,只能在乡下赋闲,他的内心被充满了无奈和悲情。加上中原未收,山河破碎等多重困境使得他郁怒至极,思考着愚蠢的小人误国以及自己这种“书生无地效孤忠”的现实处境,感慨万千,遂有了这两篇深刻而凝重的《书愤》。
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将自己爱国的热情、壮志未酬的悲愤、作为一个文人的困境等复杂情感融合在了这两首诗中。诗歌的背景是历史、文化和政治等不同方面的交织,表达了诗人的生命意识、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这两首诗由于其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刻,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喜爱和崇敬。
写作背景详情»
鉴赏:
《游山西村》是一首宋代陆游所作的诗歌,以质朴自然的笔触,描述了作者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全诗共四句八联,前四句概括了壮志未酬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慕和爱国热情。
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境,通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一经典的颔联得到最好的体现。两句话不用一个动词,却表现出了作者在边地保卫战斗中高昂激昂、气势如山的情感。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意境非常深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后四句则抒发出作者对青春年华的感慨和对壮志不能成的郁愤之情。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壮志未能实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尾联中,诗人以诸葛亮为典,表达了自己对先贤的敬佩和追慕之情,展现了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
整首诗歌,用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壮志未酬、青春年华流逝和爱国热忱等情感,达到了抒发作者内心世界的良好效果。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真实感人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注释:
1. 金人:指金朝的人。
2. 中原:古代中国的腹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3. 高山:指形势严峻、困难重重之意。
4. 刘锜:南宋将领,曾在瓜州渡口大败金兵。
5. 瓜州渡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
6. 吴璘:北宋将领,曾在大散关战役中大败金兵。
7. 大散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是著名的山口、关隘之一。
8. 边防:边境地区的守卫防御。
9. 长城:我国古代修建的防御工事,常常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象征和代表。
10. 出师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上表,详细地说明了征讨东吴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该文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豪放雄奇的文学名篇。
译文及注释详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代表作品《游山西村》,《钗头凤·红酥手》,《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卜算子·咏梅》,《示儿》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