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半身屏外》拼音译文赏析

  • qiān
    qiū
    suì
    ·
    bàn
    shēn
    píng
    wài
  • [
    sòng
    ]
    huì
    hóng
  • bàn
    shēn
    píng
    wài
    shuì
    jiào
    chún
    hóng
    tuì
    退
    chūn
    luàn
    fāng
    xīn
    suì
    kōng
    zān
    jiàn
    liú
    dài
    shì
    wèn
    jīn
    rén
    xiù
    zhěng
    shuí
    duì
    xiāng
    céng
    tóng
    huì
    shǒu
    qiān
    qīng
    luó
    gài
    shì
    mèng
    jīn
    yóu
    zài
    shí
    fēn
    chūn
    jìn
    diǎn
    qíng
    nán
    gǎi
    duō
    shào
    shì
    què
    suí
    hèn
    yuǎn
    lián
    yún
    hǎi

原文: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相关标签:婉约

译文及注释
半身挂在屏风外。睡醒唇红已褪。春思乱,芳心碎。只剩下簪髻上的玉石,不见流苏带子。试着问,今天谁适合与我相对。曾经在湘浦相遇,手拿轻罗盖。不知道是梦还是现实,但现在还在回忆中。春天虽然美好,但感情却难以改变。有多少事情,都随着悲伤远离,像连绵的云海。
注释:
半身屏外:指半身在屏风外,表示身体倚靠在屏风旁边。
睡觉唇红退:形容睡眠时唇色淡去。
春思乱,芳心碎:形容思念之情难以平息,心情烦乱。
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指只剩下头上的簪子和玉佩,没有了流苏带。
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表示现在谁适合与自己相配。
湘浦曾同会:指曾经在湘江边相遇。
手搴轻罗盖:手扶着轻罗盖子。
疑是梦,今犹在:表示曾经的美好经历仿佛是一场梦境,但现在仍然清晰存在。
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形容春天的美好容易消逝,但是爱情的感觉却难以改变。
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表示有多少事情随着恨意而远离,就像远离云海一样。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本文是对佚名所作的《思妇吟》的一篇鉴赏。 该词以步秦观《千秋岁·谪虔州日作》原韵,写妇人闺思。上阕描写了思妇睡觉时慵懒的情态,通过对枕上物品的描述,展现出人物怠倦与纷乱的春思,使得情感形象化。最后一句用诘问之辞凸显出思妇对情人的思念,而秀整一词则指代风流俊逸的样貌,这也显示出思妇对情人的仰慕。 下阕则回忆湘水之滨的一次幽会,并表达了思妇内心深处的爱恋。春宵苦短,春光易尽,但柔情却不改。十分和易尽、难改形成强烈的反义,因此更突出了春天的浓烈和情感的专注。最后一句“却随恨远连云海”则表达了思妇的深情与遥远之感,使得情感显得更加无限而遥远。整篇词深刻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及其中所包含的深情,文字流畅、情感真挚,从而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动人。 鉴赏详情»


注释
惠洪、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以下是根据已知内容整理补充注释: 。 ①流苏带:指古时妇女衣饰上经常用的一种装饰物,通常是用丝线、金线、银线等缠绕成的长条状饰品,悬挂在衣襟、裙腰等处,起到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②手搴轻罗盖:形容人手持着轻巧的绮罗伞盖。手搴指持握不紧,轻轻搭放在手上。绮罗是一种轻而透明的纺织品,通常用于制作衣服或者其他装饰品,因其质地轻薄、柔软,常常被用来做成遮阳伞、风景画等物品的覆盖物。 注释详情»


惠洪简介: 惠洪(1070-1128),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喻(一作姓彭),出生于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14岁父母双亡,家贫无依,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宋代著名诗僧,建炎二年(112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