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免仰千古悠悠。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译文及注释:
步入深幽之地,正值云黄天淡,雪意未全消。观照寒沙,茂林烟草,不必仰望千古悠悠。岁华已晚,漂泊渐远,谁会想起我,与我同乘五湖之舟。古磴崖斜,松树苍老,一片清愁萦绕心头。回首天涯,归梦之中,几度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如同王粲登楼之时。最怜秦鬟妆镜,好江山何时再游。唤起狂吟老监,共赋销愁之曲。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是它的所在。
注释:
步深幽:深入幽谷。
正云黄天淡:正是云淡黄昏时。
雪意未全休:雪意还未完全消散。
鉴曲寒沙:观赏曲水和寒沙。
茂林烟草:茂密的林木和烟雾缭绕的草地。
免仰千古悠悠:不必仰望千古流传。
岁华晚:时光流逝,岁月已晚。
漂零渐远:漂泊在外,渐渐远离。
谁念我:谁会想起我。
同载五湖舟:一同乘坐船只游览五湖。
磴古松斜:古老的松树斜倚在石阶上。
崖阴苔老:崖壁阴暗,苔藓生长茂盛。
一片清愁:一片清幽的忧愁。
回首天涯归梦:回首远方,回到梦中。
几魂飞西浦:几次灵魂飞扬在西浦。
泪洒东州:泪水洒落在东州。
故国山川:故乡的山川。
故园心眼:故园在心中。
还似王粲登楼:就像王粲登高远望。
最怜他:最为怜爱的是他。
秦鬟妆镜:秦时美女梳妆打扮。
好江山:美丽的江山。
何事此时游:为何此时还要游览。
为唤狂吟老监:为了唤起狂吟的老监。
共赋销忧:一起写下以消除忧愁。
阁在绍兴:指位于浙江绍兴的历史文化名胜——沈园。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本文介绍的词作品是佚名所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这首词主要写了作者怀念故国山河的爱国忧思,以及通过登阁所见景物来表达词人的感受。
在故国沦亡的情况下,词人登临古阁,感慨万千。时值冬季,天色阴沉,雪意未休,这种凄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悲凉心境。上阕以写景为主。首句“步深幽”三字概括了进山登阁的过程。山路曲折盘桓,行人渐入幽深,“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当时的天气。冬云凝重,天色昏黄,仿佛要下雪的样子。作者以阴沉的天气烘托自己抑郁而沉重的心情。
“鉴曲”三句,描写登阁所见到的景物。鉴曲即鉴湖,唐代诗人贺知章告老时曾赐得鉴湖后终于其地。茂林指兰亭,亦在绍兴,东晋名士王羲之等曾于此赋诗咏怀,《兰亭集序》中有“茂林修竹”之语。鉴湖和兰亭都是历史上名士栖游的地方,而眼前一片萧瑟和衰败。词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只觉“千古悠悠”。以上六句都是借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心理。
下面“岁华晚”三句,由缅怀古迹转而抒发对故国的忧思。岁华是指时间的流逝,词人用这句话抒发了自己对时光的感叹。接下来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沦亡后,抱有那种怀念的情感。最后一句则点明了词作的主旨,即作者怀念故国山河,对沦亡者的悼念,以及对未来(五湖泛舟、范蠡事)的期许。
总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通过描绘环境、景物,塑造出作者内心的悲壮之情,表达出作者对故国的爱国之情和沉痛的忧思。洒脱自如的写作风格,让人们在阅读时也会产生共鸣。
赏析详情»
注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的作者是佚名,诗中提到了多个地点和历史人物,需要注释说明。
1. 蓬莱阁:位于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得名于五代时吴越王建。他以唐代文学家元稹的《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中“谪居犹得近蓬莱”一句为名,将自己所居之地称为蓬莱阁。
2. 鉴曲:指《鉴湖一曲》。据《新唐书·贺知章传》记载,该曲是唐朝时赐予贺知章的,其中“鉴湖”即指今天的浙江湖州市。
3. 茂林:指王羲之所说的“兰亭”,是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举办的一次诗会。他在《兰亭序》中写道:“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 俯仰:也作“俛仰”,在《兰亭序》中写道:“俛仰之间,已为陈迹。”意为低头或抬头向上仰望。
5. 五湖泛舟、范蠡事:见于《国语·越语》,谈到越王勾践时期,吴国大夫范蠡曾向其建议五次在太湖上巡游,从而取得了越国的信任。诗中的“五湖泛舟、范蠡事”指与这段历史事件相关的地名和人物。
6. 磴:指山路上的石级。
7. 会稽:今天的浙江绍兴市,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古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8. 王粲有《登楼赋》:指南朝文学家王粲所写的《登楼赋》,讲述了他登上楼阁俯瞰大地时的感受。
注释详情»
周密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