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译文及注释:
风吹拍打着波浪,惊起了水面,露水滴落,感觉到秋天的气息。绿色的植物逐渐凋谢,红色的花朵在江上飘荡。艳丽的妆容像潮水一样拂过,冷静的面容像冰一样凝结,花浪在翠池中翻滚。夕阳斜照,雨水滴落,啼绡和粉痕冷冷的。宛若相望,指着汀洲和素云,清香的麝香洗涤着玉井,晓霞佩响。折下一段长长的藕丝,笑着问何郎,心情像春天一样荡漾。微凉的水一半掬起,听着娇蝉的声音,菱叶轻轻地唱着。伴着鸳鸯,做着秋天的梦,酒醒时月斜挂在轻帐上。
注释:
风拍波惊:风吹打着水面,波浪翻涌。
露零秋觉:秋天的露水已经开始减少。
断绿衰红江上:江水上的树木已经开始变黄落叶。
艳拂潮妆:美丽的女子在海边散步。
澹凝冰靥:面容清秀,皮肤白皙。
别翻翠池花浪:水面上的花朵随着风起伏。
过数点斜阳雨:夕阳已经西斜,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
啼绡粉痕冷:眼泪滴在了绸缎上,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痕迹。
宛相向:美丽的女子向着远方凝望。
指汀洲、素云飞过:指着远处的汀洲和白云飘过。
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身上的香气和饰品在清晨的阳光下闪耀。
寸藕折长丝:用莲藕的细丝编成的细绳。
笑何郎、心似春荡:美丽的女子心情愉悦,笑容如春天的风景。
半掬微凉:手中的水感觉微微凉爽。
听娇蝉、声度菱唱:听到蝉鸣和菱叶的声音。
伴鸳鸯秋梦:和爱人一起度过美好的秋天。
酒醒月斜轻帐:喝醉了酒,月亮斜挂在轻纱帐篷上。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献仙音》是一首唐代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等。此曲被陈旸称为“越女镜心”、“献仙音”,前者意指曲调优美清新,后者则意味着曲调高雅出尘。《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词共92字,分为前后两片。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前四句以“风拍”开篇,描写深秋时节江湖上的荷花在风浪中遭受磨难,叶萎花残,景象萧瑟凄凉。接下来三句以“艳拂”为题,转而描述室内盆栽荷花之美,虽经风雨摆荡,但花朵依旧妍丽艳丽,红白莲花在金风中逸动起伏,寓意秋草虽败,花犹存。
最后两句以“过数点”为题,写出空中的雨丝缓缓降落,远处夕阳斜照下的景象。结尾三句则以“宛相向”描写清晨,荷花池畔传来娇蝉般的声音,女子在花间曼舞,如同仙女降临人间,妩媚动人。
整首词以荷花为主线,通过对不同场景下荷花的描绘,表现出秋天的变化和万物萧条之美,使人感受到岁月更替,人生无常的深刻哲理。同时通过荷花所带来的优美意境,展现出人间美好与温情,具备极高的审美价值。
鉴赏详情»
注释:
《少年游》是一首唐代婉约派的抒情词。以下是对词中一些内容的补充注释:
1. “断绿衰红”:指枯萎的草木和凋谢的花朵,意味着时光流转不息,生命有始有终。
2. “潮”:指早晨的清潮,暗示时间为清晨时分,同时也起到了映衬幽静、清新的作用。
3. “宛相向”:形容美女行走时曼妙多姿的样子,此处作为上片结句,极具艺术感染力和美感。
4. “笑何郎、心似春荡”:描写女子心情飘逸开朗,与男子互动闲雅自如,恍若身处春日花园之中。
5. “听娇蝉、声度菱唱”:形容夏日清晨,荷花池畔传来娇蝉的声音,而悦耳的歌声由远及近回荡在水面上,令人沉醉于这样的虚境中。
注释详情»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宁波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大约生活于1200年至1260年之间。他原出自翁姓,后出嗣吴氏。他与贾似道是友善的朋友。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共有四卷本和一卷本,共计三百四十余首。他的词作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其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有人认为其作品不具有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