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译文及注释:
芳莲坠下粉色花瓣,疏落的桐树吹拂着绿叶,庭院里的暗雨突然停歇。无缘无故地抱着自己的影子,心魂消磨在这里。还看到篱墙上萤火虫在暗中闪烁,藓阶上蛩虫在清脆地鸣叫。送客之后,重回西去的路上,问水面上的琵琶是谁在弹奏?最可惜的是,这一片江山,都只能留给啼鸟。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相伴,却从未有过亲密的交流。如今,又面对着西风的离别。渚边的寒气和淡淡的烟雾,让人远离了彼此。漂泊的船只像落叶一样飘摇,让人感到无助。想起文君,她曾经长久地凝望着远方,倚着竹子,愁绪涌上心头,步履蹒跚。回到家中,我们一起举起翠绿的酒杯,下了珠帘,静静地看着月亮。
注释:
芳莲:指莲花,芳香扑鼻。
坠粉:指莲花的花瓣掉落,像是飘散的粉末。
疏桐:指稀疏的桐树。
吹绿:指桐树的叶子被风吹得翠绿。
庭院:指院子。
暗雨:指细雨。
乍歇:指突然停歇。
无端:指无缘无故。
抱影:指借景思人,心中想念之人的形象在眼前浮现。
销魂:指心魂被感动,陶醉。
篠墙:指用篾条编成的墙。
萤暗:指萤火虫的微弱光亮。
藓阶:指生长着苔藓的台阶。
蛩切:指蛩虫的叫声清脆。
送客:指为客人送行。
重寻:指再次寻找。
西去路:指往西方去的路。
琵琶:指一种弹拨乐器。
啼鴂:指啼鸟。
长恨相从:指长时间的相爱。
款:指和睦。
西风离别:指离别之时西风正吹。
渚:指水边的浅滩。
棹移:指船划动。
飘渺:指模糊不清。
文君:指唐代女诗人李清照。
倚竹:指倚在竹子旁边。
步罗袜:指穿着罗纹袜子。
翠尊:指翠绿色的酒杯。
珠帘:指用珠子绣成的帘子。
玲珑:指精致、美丽。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作品,由客游长沙的佚名词人所作。全词描述了离别前的忧伤、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悬想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
在前半部分中,作者通过写庭院景物来刻画出别前的忧伤和离愁别绪。莲花凋零,桐树吹动叶子,萤虫在竹篱边飞舞,蟋蟀发出凄切的声音,这些景物的描绘有着明显的日夜交替,从视觉到听觉感官上的交融,使得整个庭院都散发着冷清凄迷的气息,令人倍感烦恼。
在中间“暗雨乍歇”以及“抱影销魂”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无法挽回的遗憾之情。在末尾的“还见”二字中,则透露出别后相聚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的结合,完整地展现了离别这一主题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极富思考和触动人心的价值。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
荷花:荷花为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水生和非水生两种。荷花飘落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荷花被秋雨洗涤后随风摇曳,一片凄凉。
梧桐: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的优美乔木,为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枝叶茂盛,每逢秋季便会改变色彩,并黄落于地面。
萤火虫:萤火虫是一种昆虫,具有耀眼的发光能力,喜栖息在幽暗的地方,此处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给人以雅致之感。
蟋蟀: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昆虫,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常常作为秋天的代表,因此寓意着丰收与秋意。
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
水路:指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路径。
重寻:再次寻找。
演奏一曲: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对美好未来愿望的期许。
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
江山大好:形容山水风景美好。
悲鸣的鸟儿:引申为人们常常将美好的东西,只留给自己而不分享给他人,有些许忧伤。
相识相知:指朋友间互相交往并且了解彼此,相处得很熟悉。
落花时节:指秋季时落下的花瓣四处飘散的美景,也象征着时光的逝去。
无奈地依依相别:双方感情深厚,却不得不分别,寄托了对别人怀念之情。
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洲渚:江河中的小岛或沙洲。
烟水:水面沉睡的雾气。
轻叶:指轻盈的树叶飘落于地的形象化描述。
翠竹:青翠欲滴的竹子,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生命活力。
罗袜:丝绸质地的女式袜子。
珠帘:由珠子串成的帘子,常用作门帘。
明月:指月亮,在诗歌中为女性的代表。
对饮到天明:形容男女两人共同畅饮天亮,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夫妻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姜夔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他曾多次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他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但由于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被誉为“南宋四大才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