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点火樱桃》拼音译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diǎn
    huǒ
    yīng
    táo
  • [
    sòng
    ]
    xīn
  • diǎn
    huǒ
    yīng
    táo
    zhào
    jià
    xuě
    chūn
    zhèng
    hǎo
    jiàn
    lóng
    sūn
    chuān
    穿
    tái
    cāng
    yàn
    yǐn
    chú
    feī
    ruò
    liú
    yīng
    huàn
    yǒu
    jiāo
    shēng
    qiè
    wèn
    chūn
    guī
    kěn
    dài
    chóu
    guī
    cháng
    qiān
    jié
  • céng
    lóu
    wàng
    chūn
    shān
    dié
    jiā
    zài
    yān
    jīn
    hèn
    xiàng
    shuí
    shuō
    dié
    zhuàn
    qiān
    mèng
    guī
    jiào
    duàn
    sān
    gēng
    yuè
    tīng
    shēng
    shēng
    zhěn
    shàng
    quàn
    rén
    guī
    guī
    nán

原文: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相关标签:爱国写景

译文及注释
点火樱桃,照亮一架,荼蘼花儿像雪一般白。春天正好,看到龙孙穿破了,紫苔覆盖着苍壁。乳燕引着雏鸟飞,但它们的力量还很弱,流莺唤着友鸟,声音有些怯弱。问春天为何不肯带走忧愁,我的心情却像千结一般难以解开。

层层楼阁望着春山叠嶂,我的家在哪里呢?烟波隔着,难以寻觅。我把古今的遗恨都倾诉出来,但向谁说呢?蝴蝶也无法传递千里之外的梦想,子规的叫声也无法打破三更的寂静。听着声声劝人归,但回家却是如此的难。
注释:
点火樱桃:指樱桃成熟,像火一样红艳。

照一架:指照耀在一棵树上。

荼蘼如雪:荼蘼是一种白色的花卉,像雪一样洁白。

龙孙:指春天出生的小龙。

紫苔苍壁:指墙上长满了紫色的苔藓,墙壁显得苍老。

乳燕引雏飞力弱:指母燕引导幼鸟飞行,幼鸟的飞行能力还不够强。

流莺唤友娇声怯:指鸟儿唤鸣声,声音娇弱。

问春归:指问春天何时归来。

肠千结:形容内心的烦闷和忧愁。

层楼望,春山叠:指从高楼上望去,春山层层叠叠。

烟波隔:指烟雾和水波隔开了视线。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指历史上的遗恨,向谁倾诉呢?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指蝴蝶不会传递千里之外的梦想,而子规的叫声却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指听到了家乡的声音,但是回家却不容易。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一词是一首表达政治情感的上乘之作。虽然作者佚名,但从此词所表达的意境可以推测,它可能是辛弃疾中年失意后的思归之作。此词以春景为媒介,描写了词人因春而想家的悲凉情绪。通过对春景的丰富描绘,体现出自己和国家命运的不幸,蕴含了深刻的政治色彩。 在词的上片中,词人展现出其敏锐的艺术触觉,他不仅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同时也痛惜江南之春的短暂。他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暮春的景致,让人眼花缭乱。其中,“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这两句词,像是一幅彩色画卷中的特写镜头,将园林中灿烂的春色展现在读者眼前。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荼蘼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樱桃的火焰颜色交相辉映,整个园林呈现出红妆素裹,分外娇艳。 而“春正好”这句简洁深情的赞语,则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如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好景也终将逝去。这则反衬加深了词的悲凉情绪,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的惆怅之情。 《满江红·点火樱桃》这首词,既饱含深情厚意,同时又富有诗意和抒情的境界,正是因为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身世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感受,展现出政治情感,才令人对其留恋不已。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似火樱桃,如雪荼蘼,映辉斗艳。 (像着火一般红的樱桃,像雪一样白的荼蘼,相映成趣) 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喜欢看到嫩嫩的春笋冒出泥土) 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 (母亲燕子教小鸟飞翔,黄莺在呼唤它的伴侣) 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春天虽然美好,但带来了许多忧伤,不舍得离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登上楼顶眺望故乡和祖国,群山环绕,河水相连,烟雾已被山峰遮挡,不知道家在何方。古今中外的家国之恨,向谁诉说呢?) 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 (想念故乡的梦可能无法传到千里之外,只能听到夜深人静时杜鹃在啼叫。) 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杜鹃啼叫声中充满了对归乡的鼓励,但是人却难以回到故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简介
宋朝 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