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译文及注释: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几只轻盈的海鸥,飞来掀起水面的涟漪,一池清澈的绿水。还有一对鸂鶒,为了争夺浴池而来。细细品读离骚,仍感痛饮之苦,但看到修竹便不再忧虑。这里有飞泉,每日都供应明珠,价值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春雨滋润着田野,新秧破土而出。闲暇时光长久,黄毛小牛在沉睡。看着云朵连成麦田,雪堆覆盖着蚕茧,如果现在已经足够,那就不要再贪求。被老人扶着进入东园,枇杷已经成熟。
注释:
几个轻鸥:指几只轻盈的海鸥。
点破:轻轻触动水面。
一泓澄绿:形容水清澈见底,呈现出绿色。
一双鸂鶒:指一对鸥鹭。
故来争浴:因为喜欢这个地方的水,所以争着在这里洗澡。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一篇长篇抒情诗,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流亡生活的苦闷。
修竹:指修剪整齐的竹子。
飞泉:指水流跌落的景象。
三千斛:指水流的量。
秧新谷:指刚种下的嫩秧和新收获的谷物。
眠黄犊:指小黄牛在草地上安睡。
连麦垄:指麦田中的麦垄连成一片。
雪堆蚕簇:指雪堆上的蚕茧。
被野老:指老人们穿着朴素的衣服。
相扶入东园:指老人们互相搀扶着进入东园。
枇杷熟:指枇杷已经成熟。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名为《山居即事》的词是一首描写老词人初夏在山居中生活的作品。词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描写对象,展示了这位老词人生活在这优美的山村环境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安适感。
在词的上片中,词人通过描写初夏季节的自然风光来突出自己休闲悠然的山居生活,表现了这里清幽绝尘的环境和自然惬意的情怀。
在接下来的抒情中,词人描述了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这其中刻画了轻鸥集聚水面,划破碧水如镜的美景,使得词中的画面更加生动、形态各异。在这些景象中,作者通过精妙的笔触表达了瓢泉的平静与涟漪相间之美,丰富了整首词的意境。
而后,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是锦上添花,让整首词的氛围更加热闹。词中“更何处”和“故来”等语言也衬托出作者对罕见紫鸳鸯的喜悦和欣赏之情。
最后,词人回归自身,描绘了自然惬意的心境,让整首词的情感更加自然、流畅。
总的来说,这首《山居即事》以深刻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老词人在山居中的闲适生活和其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情感体验。
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