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译文及注释:
山路上吹来清风,草木散发出香气。雨后留下凉意,传到胡床上。泉水和石头让我病得很重,多病的我得提防风月,费尽心思。孤独地背负着平凡的山简,喝醉了。独自一人,应该知道草木的忙碌。早已知道身体汗流浃背,谁能陪伴我?只有松竹相伴,共同感受凄凉。
注释:
山路:山中的小路。
风来:风吹过来。
草木香:草木的香气。
雨余:雨后。
凉意:凉爽的感觉。
胡床:一种简单的床铺。
泉石:泉水和石头。
膏肓:指身体的疾病。
多病:身体多病。
提防:防备。
风月:指风景和月亮。
费遍章:费尽心思。
孤负:孤独。
寻常:平凡的。
山简:山中的简陋房屋。
醉:喝醉了。
独自:一个人。
故应:应该。
知子草玄忙:知道这些草木的玄妙之处。
湖海:指广阔的湖泊和海洋。
身汗漫:汗水流满全身。
谁伴:没有伴侣。
只甘:只愿意。
松竹:松树和竹子。
共凄凉:一起感受凄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游,是因为“明月松间照”,意味着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有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象。此句中的“明月”和“松间”都是常见文学意象,但却被作者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使得读者感受到了她独有的清新雅致。
紧接着,第四句描写了荒山中的一池清泉,这里用的是“石膏淘出”的生动描写方式,使得人们感受到那清澈透明的水质和清新怡人的气息。随后的几句中出现了很多的药名,如“防风”、“常山”、“知子”等等,这些草药和花卉的名字具有强烈的意象性,也展现了作者的医学知识和文学造诣。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马荀仲的爱慕之情,“谁共我沉浮,访旧游,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些话语充满了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总之,《雨霖铃》这首词,其笔墨细腻,描写细致入微,表达深远含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诗情画意的方式,描绘了一个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情真挚的感慨,在形式和内涵上都达到了一种至高境界。
鉴赏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