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译文及注释:
春天的景象一直持续到清明节,花草树木十分繁茂。笙歌声唤醒了人们,劝他们喝酒。酒像春天一样美好,春天的景色年复一年如旧。青春永远不会老去,你知道吗?
我看着你坐在席上,身材苗条,气质高雅。期待与你一起长久地斗争青春。三座山的路归来,明天我们将穿上天香的衣袖。再拿起银杯,为你的寿命干杯。
注释:
春事:春天的景象和活动。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
花柳:指春天的花草和柳树。
笙歌:指笙和歌声,表示热闹的场面。
酒如春好:酒像春天一样美好。
春色年年如旧:春天的景象每年都一样。
青春元不老:青春永远不会老去。
竹清松瘦:形容人的身材清瘦。
三山归路:指归途中经过的三座山。
天香襟袖:指衣服上的香囊。
银盏:银制的酒杯。
为君寿:为了祝福主人长寿而举杯。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段内容提到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作,下面是对其中出现的名词进行的补充注释:
1. 滁州:滁州即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安徽省东部,滁河流域。这个地方山水秀美,素有游览胜地之称。
2. 范倅:范倅指的是范昂,他的事历无从考证。在文学上,他因为与苏轼有交往而留名于后世。
3. 七十古来稀:这个说法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所写的《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少。”也就是说,在古代,能够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非常少见。
4. 三山:这里指的是馆阁,因为古代的馆阁多建在山间,所以称之为三山。
5. 天香襟袖: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宋代苏轼所写的《浣溪纱彭门送梁左藏》:“归来衫袖有天香。”可以理解为天上仙香沾染到了人间的衣袖。这里用来形容作者所穿的衣袍如此高雅清香。
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