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拼音译文赏析

  • huàn
    shā
    ·
    shuāng
    míng
    xiāo
    shuǐ
    zhàn
    kōng
  • [
    sòng
    ]
    zhāng
    xiào
    xiáng
  • shuāng
    míng
    xiāo
    shuǐ
    zhàn
    kōng
    míng
    shāo
    shēng
    xiù
    hóng
    dàn
    yān
    shuaī
    cǎo
    yǒu
    zhōng
  • wàn
    zhōng
    yuán
    fēng
    huǒ
    beǐ
    zūn
    zhuó
    jiǔ
    shù
    lóu
    dōng
    jiǔ
    lán
    huī
    leì
    xiàng
    beī
    fēng

原文: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相关标签:豪放爱国宋词精选写景

译文及注释
霜日明霄水蘸空:寒霜覆盖天空,明亮的霄汉倒映在水中。

鸣鞘声里绣旗红:战鼓擂动,鞘中刀剑发出清脆的鸣声,绣着红色图案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淡烟衰草有无中: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枯草,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

万里中原烽火北:中原大地上,烽火台上的火光向北传递,表示敌情。

一尊浊酒戍楼东:一杯浑浊的酒,陪伴在东边的城楼上。

酒阑挥泪向悲风:酒杯空了,泪水满眼,向着悲凉的风中倾诉心事。
注释:
霜日:寒冷的冬日。
明霄:明亮的天空。
水蘸空:指天空清澈明亮,像是水洗过一样。
鸣鞘:指军队出征时吹响的号角。
绣旗红:指军队的旗帜,上面绣着红色的图案。
淡烟:指远处的烟雾。
衰草:指枯萎的草木。
有无中:指远处的景象模糊不清,有些东西看不清楚。
万里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烽火北:指北方的战火。
一尊浊酒:一杯浑浊的酒,表示战争时艰苦的生活。
戍楼东:指东方的城楼,表示战争时的防御工事。
酒阑:指喝酒到深夜。
挥泪向悲风:表示悲伤和不舍。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一
这篇文章所鉴赏的是一首南宋词《观塞》,作者为佚名,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所载,可以确定此词调名,但作者身份不详。这首词通过描绘荆州观望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 在词的开头,作者用“霜日明霄”一句描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通过满天的阳光和降霜天气,展现出大好的自然环境。接下来的“水蘸空,鞘为鞭梢,绣旗相望”等描写则将视线引向荆州郊野的防御工事,通过军旗鲜艳、战鞭惊响的生动形象,烘托出紧张的军事氛围,也进一步表现了当时国家的危机。 接着,“飘澹烟”一句则将视线再次转向远方,展现出广袤的边地风貌,衬托出中原失陷后的一片萧条。整首词言简意赅,通过对荆州郊野的描写,从自然到人文,再到边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国家失陷的不安和忧虑。 总的来说,此词通过描写荆州郊野和边地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并借以警醒人们保卫祖国、珍惜和平。尤其是在艺术手法方面,作者技巧独到,用深沉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夸张的语言等手法,将对国家的关注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完美结合,使整首词形象生动、传神入微。 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这篇文章所鉴赏的是一首宋代词《浣溪沙》,词人张孝祥将自己切身体验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土和人民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祖国疆土边境的忧虑和痛苦。 在描写景色方面,词人运用了逼真的手法来烘托出“边塞”的气氛,同时通过描述烽火连天、战旗飞扬的战场,强烈表现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紧接着,词人转而表达对中原故土的怀念,通过对万里中原、遥远的北方以及中原遗民的提及,展现出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最后,在“一尊浊酒”这一细节描写中,词人把自己浓烈的感情以及难以言说的忠诚和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歌虽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表现了词人的深情厚谊和爱国情怀。尤其是在艺术技巧方面,作者的描写精准生动,气氛渲染到位,所以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和思想。总的来说,该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思想性,被誉为爱国主义词的经典之作。 赏析二详情»


张孝祥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他的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深受苏轼影响,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