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光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译文及注释:
子夜:深夜;封章:封印文书;扣:敲击;紫清:紫色的天空。
深夜敲击封印文书,响起佩环的声音在五彩霞光中闪耀。
驿传:传递消息的驿站;风火龙鸾:传说中的神兽;舞:飞舞。
消息传递得飞快,神兽风火龙鸾在空中翩翩起舞,步入烟霄,孔翠迎接。
瑶简:玉制的文房四宝;羽衣:神仙的服装;金童:传说中的神童。
玉制的文房四宝很重,神仙的服装很轻,金童双手引领着人们到达通明之地。
三湘:指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五管:五种乐器;民乐:民间音乐。
三省的五种乐器奏响同一曲调,民间音乐响彻云霄,万岁千秋,与帝龄同在。
注释:
子夜:夜晚的十二点到两点。
封章:指皇帝下诏命令。
紫清:指紫微垣,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星官。
五霞:指五色的霞光,即红、黄、绿、青、紫五种颜色的光芒。
佩环:佩戴在衣服上的环形装饰品。
驿传:指传递皇帝诏命的驿站。
风火龙鸾:指传说中的神兽,形象为龙头、鸟身、鱼尾,能够掌控风和火。
步入烟霄:指登上天空。
孔翠:指孔雀的羽毛,因其色彩艳丽而得名。
瑶简:指用玉制成的书写工具。
羽衣:指仙人穿的羽毛衣。
金童:指传说中的神童,能够掌控金属。
通明:指光明通透。
三湘五管:指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五种管乐器。
千秋:指千年之久。
帝龄:指皇帝的年龄。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该文所述的词作为宋代文艺爱好者张孝祥在1169年所创作的,其题目为《子夜吴歌·秋歌》。通过该文章的介绍可以看出,张孝祥在进士及第之日起即非常关注国事,并且在六年中时不时流露政治热情。该词作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令人赞叹的画面:词人夜深时分来到翰林院,祈福消灾,并企盼着夜深还叩击宫门,再议抗战事,共进平戎计。在此过程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和国家战争的关注和关心。
词作开篇的“子夜钟声到客船,月出天山水连川。”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环境中,其中“子夜钟声”暗示着时间的深夜,而“月出天山水连川”则表现了自然美景。接着,“封章台下忘冤否,照影沉吟成古鉴。”词人在翰林院的封章台下,沉思默想,回顾历史,寻找解决当今问题的灵感。在第三、四句中,“清诗鸣佩环,驿传风火望龙鸾。”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国家战争的关注。他期盼着有能力的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平定战乱,重建和平与安宁。
总之,该词作是一篇富有爱国情怀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张孝祥在词中通过精妙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关怀和心系,同时以翰林院作为主要背景,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政治环境融入其中,凸显出了宋代文化的特点。此外,他将对于自然的描绘融入到词作当中,使得整首词作更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
鉴赏详情»
题解:
这篇题解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一首词作——《鹧鸪天·上元启醮》。这首词是宋代文艺爱好者张孝祥在1168年春夏间在长沙创作的作品之一,具体创作时间是在正月。该词的题目有两种,一种是“上元设醮”,另一种则是“上元启醮”。这里的“上元”指的是元宵节,而“醮”的涵义则是祈祷神灵的祭礼,尤其是道士和和尚为禳除灾难所设的道场。
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又庄严的仪式场景。词中描述了道场上香烟缭绕,众人虔诚祈祷的情景,凸显出上元节传统信仰的盛大气息。同时,由于张孝祥本人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文化人,因此他在词中也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于祖国安危的关切与希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词中出现的“满庭芳”,这是指唐朝时期隋唐名将李靖和程婴的女儿,她因为被掳为虏而被迫嫁到突厥,但最终她成功逃脱并回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张孝祥用满庭芳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处境的关切,同时也希望祖国能够早日摆脱外患,重归安宁。
总之,这首词作通过描绘元宵节的道场祭礼,表现出那种盛大、神秘却又虔诚的氛围。与此同时,张孝祥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于祖国安危的关切,使得整篇词作更具有内涵和深度。这也是该词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和喜爱的原因。
题解详情»
张孝祥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他的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深受苏轼影响,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