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译文及注释: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在翰林院北厅花下,我感到忧伤。
台阶前的红牡丹,晚上只剩下两枝残留。
明天早晨风起时,应该会吹走残留的花瓣。
夜晚我怜惜那凋谢的红花,像火一样闪耀着光芒。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孤独的萎谢的红花低垂着,被雨水淋湿。
离开原本的美丽,散落在风中。
在晴朗的天空下,它们落在地上,仍然感到忧伤。
更何况它们在泥土中漂泊,飘零不定。
注释:
翰林院:明代官署,负责文官选拔和文化事务。
北厅:翰林院内的一处厅堂。
惆怅:忧愁、伤感。
阶前:阶梯前面。
牡丹:一种花卉,又称芍药。
晚来:晚上来。
唯有:只有。
两枝残:只剩下两朵残花。
明朝:指明天早晨。
风起:风吹起来。
应:会、必然。
吹尽:吹干净、吹走。
夜惜:夜晚怜惜。
衰红:凋谢的红花。
把火看:看着花瓣像火一样燃烧。
新昌:地名,今属浙江省绍兴市。
窦给事:明代官员,字子昂。
宅:住宅。
南亭:宅院内的一处亭子。
寂寞:孤独、冷清。
萎红:凋谢的红花。
低向:低垂着。
离:分离、脱落。
披破:散开、破碎。
艳散:美丽的花朵散落。
随风:随着风吹。
晴明:晴朗明亮。
落地:落在地上。
何况:更何况。
飘零:飘荡、飘落。
泥土:土壤、泥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汉字译文】惆怅(chóu chàng)地看着(kàn zháo)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注释】惆怅:失落凄凉的样子。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寓意富贵繁荣,常用于装饰庭院、寺庙和宅第等。此处描述作者看见门前的花已经谢落,只剩下两朵残花,十分凄凉。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汉字译文】料想(liào xiǎng)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注释】料想:推测、猜测。大风刮起会把牡丹花吹得更加凄凉,作者对这些花的命运感到不忍,于是在夜里拿着火把来看花,表达了深深的怜悯之情。
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
【汉字译文】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
【注释】萧瑟:形容风声阵阵,萧条凄凉。在暮春时节,天气寒冷潮湿,牡丹花已经谢落,只剩下残败的萼和掉落的花瓣,无人问津,处境十分凄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的赏析。在花季中,牡丹花总是在花期末才婉约姗姗绽放,当人们逐渐被牡丹香气所吸引,被她艳丽的花形所震撼之时,牡丹花也已经快要凋零了。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然而白居易在这无数惜花的诗中却别具一格。
全诗只有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惆怅阶前红牡丹”点出了诗的主旨,揭开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和庭院雅致的描摹,同时也表现了牡丹艳红的鲜艳华美。接下来一句“晚来唯有两枝残”,将语意一转,强调到晚上只剩下两朵残败的花,使读者得以了解牡丹花还未到谢落的颓败状态。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写出了一种婉约而写意的情调,将读者带入了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之中。
白居易通过自己惜花的真挚心境,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他的新鲜立意与深刻感受,让这首诗成为惜花诗中独树一帜的佳作。
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