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诗示刘叟》拼音译文赏析

  • yàn
    shī
    shì
    liú
    sǒu
  • [
    táng
    ]
    bái
  • liáng
    shàng
    yǒu
    shuāng
    yàn
    piān
    piān
    xióng
  • xián
    liǎng
    chuán
    jiān
    cháo
    shēng
    ér
  • ér
    cháng
    suǒ
    shí
    shēng
  • qīng
    chóng
    huáng
    kǒu
    bǎo
  • zuǐ
    zhuǎ
    suī
    xīn
    zhī
  • shí
    lái
    wǎng
    yóu
    cháo
    zhōng
  • xīn
    qín
    sān
    shí
    shòu
    chú
    jiàn
    feí
  • nán
    nán
    jiào
    yán
    shuā
    máo
  • dàn
    chéng
    yǐn
    shàng
    tíng
    shù
    zhī
  • huí
    suí
    fēng
    sàn
    feī
  • xióng
    kōng
    zhōng
    míng
    shēng
    jìn
    guī
  • què
    kōng
    cháo
    zhōu
    jiū
    zhōng
    beī
  • yàn
    yàn
    ěr
    beī
    ěr
    dāng
    fǎn
  • ěr
    weí
    chú
    gāo
    feī
    beì
    shí
  • dāng
    shí
    niàn
    jīn
    ěr
    yìng
    zhī

原文: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及注释
梁上有一对燕,雄雌翩翩飞舞。
它们在两梁之间筑巢,生下了四只小鸟。
小鸟日夜成长,不停地发出索食的声音。
青虫不容易捕捉,黄嘴也没有饱食的时候。
尽管它们的嘴和爪子磨损,但它们的心力却不知疲倦。
只是十来次往返,就怕巢中的小鸟会挨饿。
母燕辛勤地照顾小鸟三十天,自己变得瘦弱,而小鸟却渐渐长大肥壮。
母燕喃喃地教导小鸟语言,一一帮它们刷毛衣。
当小鸟的羽翼成熟,母燕便将它们引上庭院的树枝。
小鸟展翅高飞,不回头看,随风四散飞翔。
雄雌燕在空中鸣叫,声音渐渐消失,再也没有回来。
它们却留下了空巢,夜晚里发出悲鸣。
燕啊,你不要悲伤,你应该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当你背着母亲高飞的时候。
那时候,你的父母也曾经想念你,今天你应该明白。
注释:
梁:房梁,指房梁上方。
燕:一种鸟类,古代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翩翩:形容燕子飞翔的样子。
雄与雌:指一对燕子,雄燕和雌燕。
衔泥:指燕子用嘴衔泥巴来筑巢。
两椽间:指房梁两端之间的空间。
一巢:指一只燕子的巢。
四儿:指四只燕子的幼鸟。
索食:指燕子不断地寻找食物。
孜孜:形容燕子寻找食物的勤奋。
青虫:指燕子常吃的一种昆虫。
黄口:指燕子幼鸟嘴巴的颜色。
欲敝:指燕子的嘴巴和爪子已经磨损。
须臾:指短暂的时间。
犹恐:指担心。
辛勤:指燕子筑巢、孵蛋、喂养幼鸟等辛苦的劳动。
母瘦雏渐肥:指母燕子在喂养幼鸟的过程中瘦弱,而幼鸟却逐渐长大变胖。
喃喃:形容燕子教导幼鸟的声音。
刷毛衣:指燕子用嘴巴帮助幼鸟清理身上的羽毛。
羽翼:指燕子的翅膀。
庭树枝:指庭院里的树枝。
随风四散飞:指燕子飞翔的自由和轻盈。
啁啾:形容燕子悲鸣的声音。
尔勿悲:劝告读者不要悲伤。
尔当返自思:劝告读者要反思自己的人生。
高飞背母时:指燕子幼鸟在学习飞行时,由母燕子背着飞行。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指燕子父母在孵化、喂养幼鸟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劳动和关爱,而幼鸟长大后也应该感恩回报。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白居易、燕诗、注释、作者 以下是对这段内容的补充注释: 这段内容实际上是对一首古诗《燕歌行》的注解。据说这首诗最初由一个佚名的作者创作,内容涉及到一个老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后的悲痛,并以此来告诫年轻人珍惜亲情和生命。而白居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注解,他提到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因此深知亲情的珍贵和重要性。于是,他写下了这个注解,正是为了通过这首诗向那些背离家庭的年轻人传递一种感性的警示,希望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珍惜亲情和生命。 可以看出,这段内容并不是直接讲述白居易本人的事迹,而是一种基于历史传说或者故事的注释形式。这种注释既可以解读原文的意义,又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注释详情»


译文
一户人家梁上燕,一雄一雌筑巢间。四小燕夜日哀鸣,嘴求食声声不停。燕父燕母虽裂嘴,为寻青虫一路飞。三十日辛苦皆有收,小燕肥了母燕瘦。喃喃教语刷羽毛,丰满羽翼展飞高。不回头随风飞散去,急切鸣叫空中哀。燕子啊!勿自悲伤,想当年何曾回望时。父母呵护之心留,现在方知其挂念。 译文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对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过程,表达了父母养育子女的深刻恩情。作者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来生动地描绘出这一场景。比如,通过绘声的手法,详细刻画了小燕子不断发出的索食声;借代的手法则使用黄口来形容小燕子的状态,突出其饥饿和渴望;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燕父燕母和小燕子的体态做了明显对比,母燕瘦弱而小燕子日渐肥胖;对偶的手法将喃喃教言语和一一刷毛衣等表述方式相互呼应,增加了双燕之间情感的紧密联系;拟人的手法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燕父燕母为求食,飞行时殚精竭虑的样子。最后呼告燕燕尔勿悲,让读者记住燕子的勿自悲伤,想当年何曾回望时,父母呵护之心留,现在方知其挂念这一寓意深远的教训。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又深情脉脉,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垂范父母养育子女的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赏析详情»


白居易简介
唐朝 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