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及注释:
满月照亮了明镜,我的心归来时已经折断了大刀。
我转蓬行走在遥远的地方,攀桂仰望天空的高处。
水路上仿佛有霜雪,林中栖息的鸟儿展现出羽毛。
此时我注视着那白兔,直想数它身上的秋毫。
稍微下到巫山峡,仍然能看到白帝城。
气息沉重,全浦都暗淡了,只有半个楼台还在明亮。
刁斗已经催促着天明,蟾蜍也开始自我倾斜。
我张弓倚着残魄,不仅仅是为了汉家的营垒。
注释:
满月:指月圆之时。
飞明镜:指月亮。
归心:指思念故乡。
折大刀:指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转蓬行地远:指漂泊流浪,旅途遥远。
攀桂仰天高:指仰望高远,追求卓越。
水路疑霜雪:指水面上的雾气,像霜雪一般。
林栖见羽毛:指在树林中看到飞鸟的羽毛。
白兔:指月中的玉兔。
数秋毫:指仔细观察。
巫山峡:指巫山的峡谷。
白帝城:指白帝山的城池。
气沈全浦暗:指气氛沉闷,整个江浙一带都感到阴暗。
轮仄半楼明:指楼上的灯火明亮。
刁斗:指时钟。
催晓:指催促天亮。
蟾蜍:指月亮中的蟾蜍形象。
倚残魄:指倚靠着残存的精神力量。
汉家营:指汉军的营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窗外明月圆,明镜中亦是圆;思乡之情如刀割心,痛苦难当。颠沛流离漫长路,故里渐行渐远;桂花枝头千万结,天空苍茫一片。归去吧!路上霜露白如雪,森林间小鸟梳理羽毛。月宫中兔儿在数新毛,明月下自在悠闲。圆月缓缓落于巫山深处,白帝城口仍不曾离去。江上雾气重重,江浦昏夜幽暗,车轮般倾斜的圆月却照得楼台通明。士兵军营中敲起催晓的钟鼓,月宫蟾蜍依然倾斜。圆月挂天如张弓,其苍白光芒照耀汉家军寨。
译文详情»
评析:
这篇评析主要是对一组诗作进行的分析。这组诗作是诗人在蜀中逃避战争时所作,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通过对八月十五的月亮的描绘,反衬了作者作为异乡流浪者的愁思和羁旅生活的苦涩。其中,对“归心折大刀”的描写,既暗示着吴刚想回到人间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放不下归去之心的痛苦。而“转蓬”则用飘散无定的蓬草来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突出了羁旅的艰辛和苦涩。
第二首诗则是一首完全写景的作品,但却寓情于景。通过对月色的描绘,诗人表现出自己沉重的心境。月色苍茫,气氛悲凉,刁斗声起,引发作者对离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给人以沉闷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对战乱和离乡之苦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组诗作虽然主调悲伤,但通过对月亮的吟咏和景色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意境深远的诗意。同时,反衬手法的运用和比喻的巧妙运用也增强了写作的艺术性。
评析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