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译文及注释:
今日在潘怀县,同时有陆浚仪。坐着开着桑落酒,来摘菊花枝。
天空清澈,公堂上的雾气散开。晚上喝醉留客一起跳舞,凫舄一起划船在池塘中。
注释:
潘怀县:古代地名,今属江苏省。
陆浚仪:唐代文学家,与杜甫、白居易齐名。
桑落酒:一种以桑叶为原料酿制的酒。
菊花枝:指菊花的花枝,常用于插花。
天宇清霜净:天空清澈,霜气凝结。
公堂宿雾披:公堂指官府,雾气笼罩。
晚酣留客舞:晚上饮酒畅饮,留客共舞。
凫舄共差池:凫舄指船夫,共同划船在池塘中游玩。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1. 《晋书》记载了岳栖迟十年后出任河阳令和转任怀令的情况。
2. 《晋书》中陆云曾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后来出任浚仪令。
3. 《月令广义》记载了晋宣帝时羌人献的桑落酒,九日以赐百官饮。同时,《水经注》中也有介绍,河东郡民刘白堕采取河水酿成的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得名桑落酒。庾信的《蒲州乞酒》诗和陶潜的诗中都有提及到桑落酒和菊花。
4. 陶潜有一首诗是“昭昭天宇阔”,湛方生的《吊鹤文》也有“负清霜而夜鸣”这一描述。
5. 《诗经》中有“跻彼公堂”一句,陶潜的诗中也有“朝霞开宿雾”的描写。《世说新语》中卫瓘见到乐广时曾说:“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6. 《后汉书》中,叶令王乔入朝时有双凫飞来,太史候望后得到双舄。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诗经》中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这一句。
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文献评析的主要内容是对一首古诗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诗据说是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时期创作的,其中提到了桑酒、菊枝和九日之事。虽然诗中描述的内容比较简单,但这篇文章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文章提到了《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及《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等相关资料,证明了这首诗是在唐代天宝十四年时期创作的。随后,文章进一步解释了诗中的桑酒和菊枝的含义,即晋朝时期的羌族人所酿造的酒和菊花。另外,九日之事和九日之景也被解释为晋朝时期的羌族人通过献酒来庆祝节日的情况。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诗中表达的爱客之情以及潘陆比杨崔的情况。据说这首诗中的赞美对象是杨崔二人,其中以潘与杨并列,陆与崔并列,并分别属于杨、崔两派,表明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不仅如此,诗中还提到了霜净雾披,以及晚酣留饮、醉舞差池等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客人的热情招待和友好交往之情。
最后,文章强调了这首诗所体现的肃清而中洞达的情感,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整篇文章通俗易懂,文字简练明了,对这首古诗的解读也比较到位,读来十分畅快。
评析详情»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