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军》拼音译文赏析

  • wáng
    yòu
    jūn
  • [
    táng
    ]
    bái
  • yòu
    jūn
    běn
    qīng
    zhēn
    xiāo
    chū
    fēng
    chén
  • shān
    yīn
    yào
    hǎo
    é
    bīn
  • sǎo
    xiě
    dào
    jīng
    jīng
    miào
    shén
  • shū
    lóng
    é
    céng
    bié
    zhǔ
    rén

原文: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相关标签:写人

译文及注释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右军原本是清真寺的人,但他却潇洒地走出了尘世的纷扰。

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
在山阴,他遇到了一个羽毛客,想请他来做客,一起品尝好鹅肉。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他扫除了尘世的杂念,专心地写经书,笔下的字句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写完经书后,他把鹅放回笼子里,但他从未离开过主人的身边。
注释:
右军:指作者李白。

清真:指清真寺,伊斯兰教的礼拜场所。

潇洒:形容李白的风度翩翩,自由奔放。

风尘:指江湖上的风尘事,即江湖恩怨、江湖险恶之事。

山阴:指山西省的山阴县。

羽客:指擅长弹奏琵琶的人。

鹅宾:指鹅肉宴。

扫素:指清洁厨房,准备烹饪。

道经:指佛经。

笔精妙:指李白的书法精湛。

入神:指李白在书写时非常专注,沉浸其中。

笼鹅:指装鹅的笼子。

别主人:指李白离开主人的家,离开山阴县。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王羲之的赞颂之作。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进行的详细注释: 1. 佚名: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李白所作。 2. 右军: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他曾经担任过右将军职务,所以又称“王右军”;本:原本,原来;清真:纯洁质朴;潇洒:洒脱不拘束;出:此处用作“超脱、脱离”。风尘:指污浊、纷扰的官场生活。 3. 山阴:今天所在的地方是中国浙江省绍兴市。遇:一本作“过”,不期而会;羽客:也称为“羽士”,因为“羽”字含有“飞升”的意思。在古代,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所以称他们为“羽士”;要:通“邀”,中途相邀;好:喜爱;鹅宾:指王羲之。 4. 扫素:素指白色绢布,意为在白绢上飞快地书写;道经:指老子所著《道德经》,全书五千言,分为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合称“道德经”。 5. 笔精:笔的精髓,指王羲之精通笔法;入神:指达到极致的艺术境界。南朝梁武帝赞美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在历代被宝重,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称王羲之的书法为“神品”。 6. 罢:结束;笼鹅:将鹅装进笼子里;去:离开;主人:指上文提到的王羲之。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是表达李白对于王羲之高超书法技艺和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的赞扬和敬仰之情。 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首诗歌,作者不详,讲述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和一位道士的故事。王羲之喜欢饲养鹅,曾经在山阴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养了十余只好鹅。王羲之非常喜欢道士的鹅,想和他交换,但被道士拒绝。道士表示自己一直想要写《道德经》,但没有人能够书写。王羲之主动提出帮助书写两章,得到了道士的同意。于是,王羲之写完后便离开,仍然带着鹅回去了。这个故事在诗中被简洁、精炼地表达出来,强调了书法在当时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王羲之也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同时,也存在王羲之的墨迹相当值钱的背景,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所言不符,因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成了一个怀疑的佐证。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简洁精炼的语言形式,展现了晋代书法艺术的魅力,传达了对王羲之以及书法艺术的敬仰之情。 简析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