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拼音译文赏析

  • xià
    jīng
    xiàn
    líng
    yáng
    zhì
    tān
  • [
    táng
    ]
    bái
  • tān
    míng
    cáo
    cáo
    liǎng
    shān
    yuán
    náo
  • bái
    ruò
    juàn
    xuě
    róng
  • zhōu
    rén
    chēng
    zhé
    wàn
    zhāng
    gāo

原文: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相关标签:写人

译文及注释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涩滩咆哮声不断,两山上有许多猴子。)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白色的波浪像卷起的雪,船只难以侧身通过。)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渔民和船夫们拼命撑着船,却也折断了无数篙。)
注释:
涩滩:指水流湍急的河滩。
鸣嘈嘈:形容水流声响亢奋。
两山:指两岸的山峰。
足猿猱:指猴子在山林间奔跳的样子。
白波:指水面上的波浪。
若卷雪:像卷起的雪一样。
侧足:指船只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难以保持平衡。
不容舟:指船只难以通过。
渔子:指在河中捕鱼的人。
舟人:指划船的人。
撑折:指用力划船时篙杆断裂的情况。
万张篙:形容船只需要用很多篙杆来划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涩滩、流水、两岸山、猿猴 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涩(sè)滩:即「急洲」、「逆旅」,水急无堤的地方。 猿猴(yuán hóu):指猴子。 陵阳(líng yáng):古代楚国重镇,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北。 浪花:波涛翻腾时冲起的水花。 巨石:大小形态不一的大石头。 船篙(gāo):赶船用的长木桨。 整理补充的汉字译文及注释如下: 涩(sè)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yuán hóu)。陵阳(líng yáng)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gāo)在这里头。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佚名青弋江的诗作,以其婉约清新的文学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唐代青弋江上游的美景与人们的艰辛生活。在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非常形象逼真。接着,他又详细描绘了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像: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 同时,作者也借此机会强调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及他们的斗争精神。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诗中的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更是强调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下,日复一日地勉力挣扎的惨烈生存状况。 整首诗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青弋江上游的风光和人们的奋斗状态,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与感性的共鸣。此外,通过情景描写,还隐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之情。总之,这首诗作不仅仅是一次自然描摹,也是对人文的强调,揭示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鉴赏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