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拼音译文赏析

  • 宿
    sōng
    shān
    xià
    ǎo
    jiā
  • [
    táng
    ]
    bái
  • 宿
    sōng
    xià
    liáo
    suǒ
    huān
  • tián
    jiā
    qiū
    zuò
    lín
    chōng
    hán
  • guì
    jìn
    diāo
    fàn
    yuè
    guāng
    míng
    pán
  • lìng
    rén
    cán
    piāo
    sān
    xiè
    néng
    cān

原文: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译文及注释
我住在五松下,孤独无所乐。
农家秋天辛苦,邻居女子夜晚舂米寒。
我跪着吃雕胡饭,月光照亮着素色的盘子。
让我感到惭愧的是,我三次谢绝了漂亮的母亲的邀请,无法与她共进晚餐。
注释:
我宿五松下:我在五棵松树下过夜。
寂寥无所欢:孤独寂寞,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田家秋作苦:农家秋天辛苦耕作。
邻女夜舂寒:邻居女子在夜里捣米,感受到了寒冷。
跪进雕胡饭:跪着进去吃雕胡饭(一种精美的饭菜)。
月光明素盘:月光照耀下,素盘显得格外明亮。
令人惭漂母:让人惭愧的是,自己只能吃这么好的饭菜,而母亲却只能吃简单的食物。
三谢不能餐:连三次道谢都无法让自己吃下这顿饭。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寄宿:指在旅途中借宿他人家中 农家:指以务农为生的家庭 孤单:独自一人,没有伴侣或朋友 蒙忙:忙碌、忙乱的样子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舂米:用杵捣击稻谷,使之散去外壳,称为“舂米” 清寒:寒冷而清爽的气息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荀媪:指负责管理农家的老女人,媪即女性的尊称 菰米:一种水稻品种,也称为“茭白米”,味道清香可口 皎洁:洁白明亮的样子 素盘:指没有装饰、没有花纹的白色盘子,用于食物的盛放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接济:帮助、资助 韩信的漂母:这里指韩信的母亲,因韩信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所以韩信的母亲需要靠漂洋过海为生,后被一位好心的商人接济 辞谢:表示感激并且推辞,不接受对方的赠礼 进餐:用餐,吃饭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诗的作者是佚名,据原注是写于“宣州”,而五松山则位于今天的安徽铜陵南部。这首诗实际上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游历于宣城和历阳之间时所作的作品。 在当时,李白已经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记载,他这一路游走,不仅领略了自然风景,还结交了很多文化名流,从而在诗歌创作中汲取了不少灵感。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寄宿期间,他深感孤独苦闷,也看到了农家秋收的辛劳和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温暖,这些都给了他极大的启示,使他的诗歌更加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分体现了李白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社会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引起了后人广泛的共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眷顾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诗人在描写中通过简洁流畅的语言将月色与素盘相融合,把食物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了农家妇女的淳朴厚道和待客之道。 最后两句“疑是地仙妆,乡心夜不宁。”诗人把主人荀媪描绘成地仙,她的容貌举止如仙女般优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而“乡心夜不宁”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不安,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当时社会困苦和政治黑暗的强烈反感和关注。 这首《宿五松山斋房》以诗人的宿居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农村百姓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探索。整首诗行文流畅,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鉴赏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