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译文及注释:
绿水接柴门,像是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暮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仍怀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注释:
绿水:指绿色的水流,这里指小溪或河流。
柴门:指用柴草搭建的门,也可以指农家的门。
桃花源:指《桃花源记》,是一篇古代小说,讲述了一个隐居在桃花林中的人们的故事,这里用来比喻环境优美、宁静祥和的地方。
忘忧:忘却忧愁、烦恼。
假草:指人工制作的草,也可以指假意、虚伪的草。
满院罗丛萱:院子里种满了罗汉松和萱草。
暝色:指日落时分的暗淡色彩。
微雨:细小的雨点。
飞南轩:指在南边的小阁楼。
故人:指旧友、老朋友。
宿茅宇:指住在茅草屋里。
夕鸟:指在傍晚时分飞回巢中的鸟。
栖杨园:指栖息在杨树园中。
还惜:依依不舍、不舍得离开。
诗酒:指诗歌和酒。
江海:指江河和海洋,比喻远方。
明朝:指明天早晨。
广陵道:指通往广陵的道路。
独忆:独自回忆、怀念。
倾樽:倾斟酒杯,指畅饮。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茅屋的柴门外就是一片汪洋绿水,简直就是桃花源。从满院一丛丛的萱草可知,主人或许借种植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茅屋(máo wū):简陋的竹木或草席所搭成的房子。柴(chái):用细枝、树枝、杂草等制成的燃料。汪洋(wāng yáng):形容水势浩大。桃花源(táo huā yuán):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比喻一片净土或幽静之地。萱草(xuān cǎo):一种观赏植物,花色为黄色或白色。忘却(wàng què):遗忘;淡忘。世态纷纭(shì tài fēn yún):指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事务和矛盾。
天色已晚,湖光返照,细细的雨丝飘进南窗。朋友啊,你就居住茅屋,那些鸟住在院落中茂密的杨树枝头。南窗(nán chuāng):指房屋的南面窗户。茂密(mào mì):形容树木茂盛密集。
朋友,我会记住这一夜,会永远记得这酒与诗,会永远记住你情深如江海的嘱咐。明天一早,我就要踏上离开广陵的路途了,朋友,珍重,我就记住今天晚上一场款款情伤的别宴,喝!再干一杯!情深如江海(qíng shēn rú jiāng hǎi):形容感情深厚。广陵(guǎng líng):古代城市名,今江苏扬州一带。珍重(zhēn zhòng):用于告别时表示珍重、保重。款款情伤(kuǎn kuǎn qíng shāng):形容离别时伤感慢慢地流露出来。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本文主要评析了一首佚名李白的诗歌,从作者广泛交际、交际手段高明以及诗歌对景物描写精准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文章指出了李白的交际广泛,不论是王公、官僚、隐士还是平民,他都有交往。此外,他的交际手段也非常高明,短时间内就能深交。这些层面的阐述不仅展示了李白广博的人脉资源和卓越的交际能力,同时也为后文对诗歌情感表达的部分提供了合理解释。
接着,文章针对诗歌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这句诗进行了分析。通过读者面对这样的诗句难以不感动的描述,本文强调了李白诗歌表达能力的高超之处。特别是最后一句“独忆此倾樽”,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眷恋和留恋之情,并极大地增强了整首诗的感染力。
最后,文章对诗歌对景物描写方面进行了评价,认为它可以用“精准”两字来形容。这一点体现在诗歌对茅屋、汪洋绿水、萱草、南窗、杨树枝头等细节的刻画上。作者运用精细的描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茅屋中清新幽静的氛围,让读者不禁为之心驰神往。
总之,本文通过对佚名李白的诗歌进行分析,充分展示了李白作为大诗人的才华,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卓越能力。此外,文章通过对诗歌描写的赞美,再次强调了李白诗歌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感染力,带领读者一同沉浸于文学的海洋中。
评析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