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译文及注释: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译文:
请问在剡中的路,往东南指向越乡。
乘舟从广陵出发,水流入会稽长。
溪水下面是绿色的竹子,镜中荷花散发着香气。
告别君王前往天姥山,躺在石头上感受秋霜的凉意。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二: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内容为询问去往剡中的道路以及作者的旅行计划。
诗人向对方询问如何到达剡中,而对方指着东南方向说:“那就是越乡。” 从广陵乘舟而行,一路顺水流而下,最终抵达会稽,这段路程漫长而美丽,溪边竹林翠绿,池塘荷花宛如镜中飘香。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开时的计划。他将前往天姥山,拂净崖石、卧在秋霜之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奇妙。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述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体现出旅行中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译文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内容为询问去往剡中的道路以及作者的旅行计划。
诗人向对方询问如何到达剡中,而对方指着东南方向说:“那就是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一路顺水流而下,最终抵达会稽,这段路程漫长而美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之后,诗人将前往天姥山,抖尽石尘,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天姥山在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因其地势高峻,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该诗通过对旅途的描述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体现出旅行中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注释:
1. 剡中:即今天的浙江绍兴地区
2. 越地:越国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等地区
3.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是古代一座重要的城市
4.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名城
5. 天姥山:又称天柱山,位于浙江金华市永康市,海拔1300多米,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浙江嵊州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名城,有一条名为剡溪的江流淌其中。相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开元12年出蜀远游,两年后便从广陵来到了剡中,并在当年的开元14年写下了《别储邕之剡中》这首诗。
这首诗借问剡中道路,对方告诉他东南方向的越乡是通往剡中的方向。于是他选择乘船从广陵出发,顺着长长的流水一直到达会稽。在这段旅途中,他看到了清澈的溪水和绿竹掩映,还有荷花倒影和阵阵清香。最终,他离别了储邕,前往天姥山,在秋日的霜露中高卧,抖尽身上的石尘。
这首诗让人们见识了剡中的美丽风光,也展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此后,李白又多次来到剡中游玩,每次都对这里的景色赞叹不已。他曾写下:“吾眼所及,皆菁华万象。”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剡中奇妙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李白以他的诗歌记录了他在剡中的游历之旅,也让这个地方成为了著名的文化景点。至今,人们依然可以在剡溪畔看到李白游玩时的美丽情景,感受着那些流淌的岁月和历史的沉淀。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别储邕之剡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本诗以诗人游历剡中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述自然风光和心境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伤。文中用各种手法,如借问、指示、比喻等,构建了鲜明的意象,使整篇诗歌富有感染力和美感。
诗的前两句“借问储邕道,何处是归程?”交待了诗人的去向和问题的提出。同时,作者避免平铺直叙,通过“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这样的写法,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还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这两句进一步补充了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同时也勾勒出了诗人乘船旅行时的景象。其中“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而且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体验,使整篇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韵味,“绿”、“香”两个字更是点睛之笔。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别剡中后前往天姥山的场景,特别是“拂石卧秋霜”富有画面感和音乐性。天姥山号称奇绝,加上秋季白雪皑皑,人们往往想象天姥山是一片净土,避世之地。诗人用“卧”字表现自己与大自然的交融,抖尽身上的石尘,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也彰显了他旷达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的信仰。
总的来说,《别储邕之剡中》以深沉的思想、优美的语言、灵动的艺术结构,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也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这使得它成为一首富有诗意、值得珍藏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