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译文及注释:
朝见裴叔则,裴叔则的容颜明亮如同行走在玉山上。
黄河从天而降,奔流入东海,这万里长河写进了我的心中。
我骑着白色的骆驼,不敢越过金高南山,只为了能够得到你的一瞥。
我徘徊于六合之间,却无人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如同飘荡的浮云,向西飘去!
注释:
朝见裴叔则:裴叔则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此处指作者与其相见。
朗如行玉山:形容裴叔则的容貌明亮、美丽,如同行走在玉山之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北部,最终注入东海。此处形容黄河奔腾流淌,直到流入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形容作者对黄河的景色和气势深深地印在心中。
身骑白鼋不敢度:白鼋是一种神秘的传说中的动物,形似鹿而有角,传说能够穿越山川。此处指作者不敢跨越金高南山,因为它是险峻的山脉。
金高南山买君顾:金高南山是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因为其高耸入云而得名。此处指作者为了能够看到裴叔则,不惜花费巨资购买了金高南山。
徘徊六合无相知:六合指天地四方,形容作者在天地之间徘徊,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
飘若浮云且西去:形容作者的心情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最终向西方飘去。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向诗人李白致敬的作品,通过赞美李白的才华、气度以及对自然和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他的赞叹与崇敬。
你就像古人裴叔则一样,玉树临风,光洁耀人。裴叔则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有着出众的气质和才华,被誉为“六朝之雅士”。这里将李白比喻为裴叔则,赞叹他同样具有卓越的才华和英俊潇洒的气质。
黄河从天而下,直奔东海;咆哮万里,抒发情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描述黄河奔腾而过、浩浩荡荡的气势,来表达诗人李白的才华和情感的卓越。
即使乘坐巨大的白鼋也不敢渡河,买君一顾,价值连城。这里使用“白鼋”来形容黄河的危险和难度,虽然巨大的白鼋可以横渡黄河,但即使是它也不敢藐视黄河的威力。而“买君一顾,价值连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追捧和崇敬之情。
徘徊中原,没有知己;不如闲似飘云,西归家去。在诗末,作者通过对李白生活境遇的描述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钦佩。诗人李白曾经漂泊在中原大地上,孤独无依,没有知己相伴。他也曾像飘云一样悠游自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李白尽管身处逆境,仍不放弃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终回归自己的内心世界。
译文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出自佚名裴十四之手,是向好友李白告别的一首赠诗。诗中描写了裴十四清秀脱俗的气质和宽阔豁达的胸怀,以及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态度。
诗中借用了晋朝大臣裴楷的名字,以形容裴十四高贵清雅的气质。裴楷曾任中书令,被称为裴令公,仪表堂堂,人称“玉人”。此处的“裴叔则”即指裴楷,以其高雅、儒雅的形象比拟裴十四的风度与气质。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浩荡奔涌的气势象征着裴十四宽广豁达的胸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境遇。而“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描述,则更是将裴十四的胸怀和黄河的壮阔气势形象地融为一体,可见诗人的笔力与造诣。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描述裴十四的遭际和性格,以“身骑白鼋不敢度”来表达裴十四面对危险时的决断力与勇气。同时,这也抒发了诗人对裴十四豁达胸怀和无私品格的赞叹之情。
最后,诗人借用了郑子瞀的名号,并以其“千金难买”的名言作结,意味着在裴十四的眼中,金钱地位比不上朋友情谊的珍贵和重要性。整首诗既是对裴十四的致敬和告别,也是对真挚友谊的颂扬和歌颂。
鉴赏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