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歌》拼音译文赏析

  • jīng
    zhōu
  • [
    táng
    ]
    bái
  • bái
    chéng
    biān
    fēng
    táng
    yuè
    shuí
    gǎn
    guò
  • jīng
    zhōu
    mài
    shú
    jiǎn
    chéng
    é
    zǎo
    jūn
    tóu
    duō
  • feī
    míng
    nài
    qiè

原文: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相关标签:思念

译文及注释
白帝城边有大风浪,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子熟了,茧变成蛾,缫丝时想念你,心中思绪万千。
拨谷时飞鸣的鸟儿,让我这个女子怎么能不感叹呢。
注释: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一座古城,又称白帝山城,是三峡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

足风波:形容风浪很大,波涛汹涌。

瞿塘:长江上游的一个峡谷,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和巫山县之间。

五月:指农历五月,此时长江水位最高,航行最为危险。

荆州:古代地名,今天指湖北省的荆州市。

麦熟:指麦子成熟。

茧成蛾:比喻人成长成熟。

缲丝:指女子纺织丝绸。

忆君头绪多:思念恋人,心中牵挂。

拨谷:指弹奏竹琴。

飞鸣:指琴声悠扬,如鸟飞舞。奈妾何:表示自谦,意为“我这个女子怎么配得上这样的琴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白帝城边,风波甚多,瞿塘峡本就水流险急,动不动就会触到水中的暗礁。在夏历五月水流上涨之时,在瞿塘峡中行舟就更加危险了。荆州的麦子熟了,蚕茧吐完蚕丝,生命殆尽,破茧化成飞蛾。少妇的思绪交错,就像蚕抽的丝那样纷乱,理也理不清。布谷鸟在窗外鸣叫,似乎是在呼唤自己的情郎,使少妇思夫的情绪更加浓郁,她真不知道此时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这份情怀。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柏杨乡境内的文物古迹,素有“天下第一城”之称,传说为黄帝所筑。古人对于白帝城的形象描绘往往比较模糊,如同《楚辞》中对于“九章”的描述一样,有着神秘的色彩。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中的一段峡谷,长约45公里,以纵深较深、山峰突兀的险峻景观而著名,同时也是大型水电站三峡电站的重要工程地点。 荆州:汉朝建制,领有今日湖北和湖南的一部分,治所在今日湖北荆州区,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地区,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蚕茧:指蚕在蚕茧中吐出的丝线所形成的等厚度的一层,外表呈半透明状,丝线细密、柔韧、韧性好,且轻盈美丽,可织成高质量的丝绸。 布谷鸟:又称黄鹂,体长约21~23厘米,常见于林地或庭园中,其优美愉悦的歌声被誉为“天籁之音”。《诗经》中有“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履虚缤兮,吾膝靭兮,以迎姝者兮”(《东方之日》)一诗中就提到了布谷鸟作为引子。 飞蛾:蛾科昆虫,又称夜蛾。与蝶子同属于鳞翅目昆虫纲,区别在于蛾子的触角比较扁平而末端尖细,翅膀的颜色比蝶子更加单调。 总之,这首诗通过具体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出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诗人通过荆州麦子成熟、蚕茧吐完、蛾子破茧等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和生命的离奇,以及时间和真情流逝的无情打击。而少妇思夫、布谷鸟呼唤等情节,则暗示了人性的柔软和对于真挚感情的渴望。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荆州歌、杂曲歌辞、李白、闺中少妇 本篇文献介绍了一首名为《荆州歌》的古代乐府诗歌。该诗是属于《杂曲歌辞》一部分,作者不详。李白仿古逸品的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的怀春情绪。她独自居住在家中,心中念念不忘远方心爱的人。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位思念情郎的年轻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简析详情»


李白简介
唐朝 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