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译文及注释:
寂寞:孤独无人的样子。掩:关闭。柴扉:柴草堆放的门。苍茫:广阔辽远的样子。落晖:夕阳西下的景象。鹤巢:鹤巢的样子。松树遍:松树到处都是。人访:人来拜访。荜门:荜帘门。稀:少。绿竹:新鲜的竹子。含:包含。新粉:新鲜的粉末。红莲:红色的荷花。落:掉下来。故衣:旧衣服。渡头:渡口的头。烟火:烟雾和火光。起:升起。处处:到处。采菱:摘荷花。归:回家。
注释:
寂寞:孤独无人陪伴的感觉。
掩:关闭。
柴扉:柴门,指农家门前的柴草堆。
苍茫:广阔无垠的样子。
落晖:落日的余晖。
鹤巢:鹤的巢穴。
松树遍:松树遍布。
人访:人来拜访。
荜门:荜窗,指竹篱门。
稀:少。
绿竹:新鲜的竹子。
含:包含。
新粉:新鲜的竹笋。
红莲:红色的荷花。
故衣:旧衣服。
渡头:渡口。
烟火:烟雾和火光。
处处:到处。
采菱:采摘荷叶上的菱角。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
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
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
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译文详情»
赏析:
此篇诗赏析主要对一首佚名的《掩扉乐府》进行了分析。此诗开篇借“掩柴扉”表现诗人隐居山中的寂寞心态,然后透过描述门外的景象来展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闲散的生活情趣。诗句间的交错联想,使景物与诗人的感悟泾渭分明,显得更为传神、自然。而“颈联”则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调和出相对于静默内敛的前面七句,更具生命力和运动感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现出弥漫在宁静的生活中的禅意和自然之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淡泊清俗的艺术追求,也是佚名诗人不可复制的文学杰作。此外,根据颈联中提到的王维之名,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对山水和自然的笔墨功力和爱好一直都是文坛上的佼佼者。
赏析详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