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及注释:
渔舟顺流喜迎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至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渔舟逐水:渔船随着水流前进。
爱山春:喜欢春天的山景。
两岸桃花夹古津:两岸的桃花环绕着古津。
红树:指红树林。
青溪:清澈的小溪。
攒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散花竹:开满花的竹子。
樵客:砍柴的人。
汉姓名:汉族的名字。
秦衣服:秦朝的服装。
武陵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物外: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田园:农村。
闾巷:小巷。
渔樵:捕鱼和砍柴的人。
避地:逃避世俗。
成仙:成为仙人。
灵境:神仙居住的地方。
尘心:指人的欲望和执念。
峰壑:山峰和山谷。
桃花水:盛开着桃花的水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
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
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
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
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
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
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
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
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
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
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
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
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
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
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
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
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1. 渡口:江或河两岸供人交通往来渡口;
2. 世外田园:寓意偏僻幽静的乡村;
3. 秦代衣装:指古旧的服饰;
4. 武陵源:古代一个重要的山区;
5. 松下房栊:指房屋之下的松树,此处表示清晨安静的景象;
6. 隔山隔水:指跨越重重困难;
7. 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描写旅途艰辛;
8. 峰壑:山和谷的组合,形容山区地貌复杂;
9. 依然遍地桃花水:形容桃花盛开的美景;
10. 杳杳:形容远方看不清楚,含有神秘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王维在十九岁时写下了这首七言乐府诗《桃源行》,它的题材来自于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这首诗成功地将散文的内容转化为诗歌表达,并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因此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王维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开拓了诗的意境。
诗的开篇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描绘了远山近水、红树青溪和一叶渔舟,以及夹岸的桃花林,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优美的诗的境界。诗人用艳丽的色调,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王维也巧妙地运用概括性和过渡性的描叙,让画面与画面之间自然而然地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他巧妙地运用了植物、动物和人物等形象,传达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也表现了对人间的关切和情感。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这种诗的意境,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王维的诗歌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吟唱。这首诗至今仍然流传广泛,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王维(692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号称“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王维早年诗作充满爱国热情,晚年笃信佛教,因此其晚期作品中融合佛法,充满禅意。
王维受母亲影响,精通佛学,其字“摩诘”,是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