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译文及注释: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汉字译文:
泛着菊花酒杯,喇叭花声远远传来,我们在京城相聚。聚散匆匆,孤雁在云端飞翔,浮萍在水面漂荡。
这让人怎能不伤感情。多少次醒来,魂魄都在飘荡。夜深人静时,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来,尘土随着马蹄飞扬,月光随着船行渐行渐远。
注释:
泛菊杯深:泛指漂浮,菊杯指盛酒的杯子,深指酒量深。
吹梅角远:吹指吹奏,梅角指梅花形状的乐器,远指声音传得远。
同在京城:指与诗人一同在京城的人。
聚散匆匆:聚指聚集,散指分散,匆匆指匆忙。
云边孤雁:云边指天空,孤雁指孤独的雁鸟。
水上浮萍:浮萍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
觉几度:几度指几次,这里指几次醉酒。
魂飞梦惊:魂指灵魂,飞指飞扬,惊指惊醒,形容诗人醉酒后的状态。
后夜相思:指深夜思念。
尘随马去:指尘土随着马匹奔跑而散去。
月逐舟行:指月亮随着船只行驶而移动。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卢梅坡、南宋、诗人、交好
在南宋时期,刘过与卢梅坡是一对好友,二人曾经一同游玩于杭州。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不得不分别,这时词人刘过为了感怀与卢梅坡的交往和友谊,写下了这首《柳梢青》。
这首词描写了刘过与卢梅坡分别的情景,通过对节日活动、菊花酒和笛曲的描写,交织出他们相处时的欢乐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深情厚谊的情感。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友情,也展现了刘过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洒脱豪放的性格特点,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
据传,该词取材于一场别离之后,刘过拨动琴弦,发出深沉悲切的哀音,凝结为这首丰富而精致的词作。它在表现追忆别离、怀旧思亲的情感方面独具匠心,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友人之间深情厚谊的细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介绍了刘过的一首词《柳梢青·送卢梅坡》,并从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该词描写了刘过与友人卢梅坡分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深入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作者深情的内心世界。
文章首先提到了人们常将刘过归为豪放粗犷的词人之列,但他的某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恰恰显现了他真正的本色和性情。接着,文章详细分析了该词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指出它采用了化用古诗的手法,引用陶潜和李清照的名句,通过对节日活动、菊花酒和笛曲的描写,交织出友人相处时的欢乐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揭示了刘过真正的豪杰本色。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上片的描写,因为它通过写聚来强调刘过和卢梅坡的交往,呈现出他们心灵相通的深厚友情。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既对词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又从结构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解析了它的艺术特点,充分展示了刘过词人才华横溢的一面。同时,作者对鲁迅名言的引用也让人印象深刻,通过这篇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蕴含深情、动人心弦的词作。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注释:
1. 菊花酒:用菊花泡制的酒,是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
2. 梅花落:《梅花落》是明代曲家袁宏道所作的笛曲,曲调悠远清幽,被誉为"笛中霸王"。
3. 云边孤雁:比喻离群别离的愁苦之情。
4. 水上浮萍:比喻漂泊不定,没有停留之地。
5. 失魂丧魄:形容极其悲痛失意的样子。
6. 六神无主:形容精神极度紧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7. 相思:因思念而产生的苦闷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过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于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刘过因四次应举不中,最终流落江湖,一生都是身穿布衣过完。 尽管身份卑微,但他的文学天赋鹤立鸡群,备受陆游、辛弃疾等文学巨匠赏识,同时他与陈亮、岳珂等人交友甚密。刘过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他抗金抱负的豪迈之情,凭借他的狂逸而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并与刘仙伦共同被称为“庐陵二布衣”。 刘过逝世于昆山,江苏,现在他的墓地还清晰存在。他的主要作品有《龙洲集》、《龙洲词》等。可以说,刘过是南宋时期文学界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追求自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