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草木於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
译文及注释:
草木对人来说也有疏离之感。秋天来临,离我们很近,共同经历荣枯。空山晚上的翠绿,与谁相比更加华丽?
孤立的竹子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节节,即使处境艰难。年轻的松树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但是,主人之间的爱是否会留下痕迹呢?
注释:
草木於人也作疏:草木对于人类来说,也有疏离的感觉。意指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
秋来咫尺共荣枯:秋天来临时,人与自然共同经历荣华与衰败。
空山晚翠孰华余:空山晚上的翠绿,与何物可比拟?
孤竹君穷犹抱节:孤立的竹子即使在贫困中仍然坚守自己的节操。
赤松子嫩已生须:年轻的赤松已经长出了须根。
主人相爱肯留无:主人是否愿意留下来相互爱护?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