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拼音译文赏析

  • shā
    xíng
    jià
    xuān
    jīng
  • [
    sòng
    ]
    xīn
  • jìn
    tuì
    退
    wáng
    xíng
    zàng
    yòng
    shè
    xiǎo
    rén
    qǐng
    xué
    fán
    jià
    héng
    mén
    zhī
    xià
    chí
    zhī
    xià
  • weì
    líng
    gōng
    zāo
    huán
    dōng
    西
    nán
    beǐ
    zhī
    rén
    cháng
    jié
    ǒu
    ér
    gēng
    qiū
    weí
    shì
    zhě

原文: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译文及注释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何所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
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汉字译文:
前进或后退,生存或灭亡,行动和隐藏,利用和舍弃。小人请教樊须稼。
在衡门之下可以安居,太阳已经西落何处可下榻。
离开卫灵公,遭遇桓司马。东西南北的人们。
长沮和桀溺耦耕着,我为何要如此安于现状。
注释:
进退存亡:指人们在面临困境时需要明智地选择进退,以保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行藏用舍:指人们在行动和隐藏之间需要灵活运用,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

小人请学樊须稼:樊须稼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小人请学他,表示小人们应该向贤者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衡门之下可栖迟:衡门是古代官员的住所,可栖迟指在这里安居乐业。

日之夕矣□□下:这句话的具体意思不明确,可能是指时间的流逝,暗示人们应该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指作者离开了卫国的灵公,却遭遇了桓司马的迫害。东西南北之人也:表示桓司马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状态。

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和桀溺是两个人的名字,耦而耕表示他们一起耕种田地。

丘何为是栖栖者:丘指作者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过着栖栖的生活,没有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简介
宋朝 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