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拼音译文赏析

  • lóu
    chūn
    ·
    西
    nán
    beǐ
    yān
    kuò
  • [
    sòng
    ]
    ōu
    yáng
    xiū
  • 西
    nán
    beǐ
    yān
    kuò
    fēng
    huáng
    shēng
    yùn
    qún
    dài
    绿
    shuāng
    chuī
    jiǔ
    xiāng
    saī
    hóng
  • beī
    shēn
    jiào
    liú
    huá
    tān
    kàn
    liù
    huā
    shí
    míng
    cháo
    chē
    西
    dōng
    chóu
    chàng
    huà
    qiáo
    fēng
    yuè

原文: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译文及注释
西湖南北烟波阔:西湖南北的水波烟雾漫漫无边。

风里丝簧声韵咽:风中传来丝竹乐器的声音,悠扬婉转。

舞余裙带绿双垂:舞蹈中,绿色的裙带随着舞姿飘荡。

酒入香腮红一抹:喝了酒后,香腮上泛起一抹红晕。

杯深不觉琉璃滑:喝得醉了,杯子里的琉璃杯面感觉变得滑溜溜的。

贪看六么花十八:沉迷于观赏六么花,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十八朵。

明朝车马各西东:明天早上,车马往东往西走。

惆怅画桥风与月:感慨画桥上的风景和月色。
注释: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

南北烟波阔:南北两岸的水波起伏,烟雾缭绕,景色开阔。

丝簧声:指古代乐器“簧”的声音。

舞余:指舞蹈结束后。

裙带绿双垂:指女子的裙带在风中飘荡,绿色的裙带双垂。

酒入香腮红一抹:指喝了酒后,面颊上泛起一抹红晕。

琉璃:一种透明的玻璃。

六么花:指牡丹花。

明朝:指明朝时期。

车马各西东:指车马往来于东西两边。

惆怅:感到忧愁、失落。

画桥:指杭州市的断桥,又称为“白堤之桥”。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欧阳修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以钟爱钱塘湖的视角,描绘了这片水乡的美景和繁华场面,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钱塘湖广阔且繁华的特点。其中“烟波阔”一语道破了钱塘湖深远的历史底蕴,更展现了震撼的气势。而“风里丝簧声韵咽”则生动地描绘了繁花似锦,歌舞翩翩的浪漫景象,更是唤起了人们对当时西湖盛况的遐想。 接下来两句“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将焦点放在了歌舞细节上,并将人们从瑰丽的音乐中引向舞姿之美。这句描写突出了美丽的舞者和酒色盈怀,让读者不禁沉迷于那热闹华丽的场景之中。 而后两句则是集中描写观赏歌舞的人们的情感与心境。通过描写酒杯手,“琉璃滑”而“醉不成欢惨将别”,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之情。最后一句“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更是将整篇文章推向了高潮。明朝不仅指第二天,更是代指未来的某个时刻。这样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总之,欧阳修的《钱塘湖春行》用细腻、精致的笔触,将一个水乡的美妙和浪漫刻画得栩栩如生。虽然情感流露极其真挚,但依旧不失诗意,读来婉转动人,让人们领略到了当时西湖的独特韵味。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欧阳修、创作背景、皇祐二年、词人 【创作背景】 此首词作于欧阳修被任命为应天府南京留守司事期间,即公元1050年七月。当时欧阳修已经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代韩愈、柳宗元所倡导之古文运动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在宋代,他对文学方面的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还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如翰林学士、集贤校理等,显示了他在政治方面的出色能力。 皇祐二年,欧阳修被安排为应天府南京留守司事,需要离开颍州前往南京,这首词则是他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所作。词中表达了作者离别家园的感怀之情,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通过词人的真挚的感情流露和优美的词曲,此首词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西湖阔:指西湖十分广阔。 烟波浩渺波连波:形容湖水平静,波纹如同水面薄雾一般。 东西南北望,不见岸堤坡:指纵览四周,湖水辽阔无垠,看不到岸边。 丝竹篁管声悲咽:读书人常用丝、竹、篁、管等乐器来表现动人的情感。 随风荡湖面:湖面波光粼粼,微风吹来,波浪起伏。 绿裙罗带伴娇飞:描绘少女飞舞时的美丽场面。 舞罢双双垂:形容少女们优美婉转地结束舞蹈,各自含情脉脉地低头垂手。 尊前美酒入红唇,染就香腮红云:美酒倒在口中,染红了脸颊,形象生动、贴切。 贪看歌舞人入迷:陶醉在美景和音乐之中。 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坠:形容喝得醉意沉沉的状态。 欢乐极时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兴致之余也要想到将来离别的悲伤。 面对美景与歌舞,不禁惆怅盈腹肺:面对湖光山色和歌舞之美,感慨万分,精神与情感都被填满。 译文及注释详情»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显著,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文论、小说、散文、词牌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