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拼音译文赏析

  • bìng
  • [
    táng
    ]
  • chéng
    ěr
    jiǔ
    tiān
    hán
    guān
    sài
    shēn
    chén
    zhōng
    lǎo
    jìn
    suì
    wǎn
    bìng
    shāng
    xīn
  • máo
    shū
    zhòng
    xún
    liáng
    yóu
    zhì
    jīn
    weī
    qiǎn
    gǎn
    dòng
    chén
    yín

原文: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译文及注释
乘车已经很久了,天气寒冷,关隘深远。在尘土中,老了也尽了力,到了年末,病痛伤心。毛骨虽然不如众人,但驯良至今仍在。微小的事物蕴含深刻的意义,感动人心,让人陷入沉思。
注释:
乘尔:指乘马行走。
天寒关塞深:天气寒冷,关隘封闭严密。
尘中老尽力: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老年人仍然尽力奋斗。
岁晚病伤心:年纪渐长,疾病缠身,心情烦闷。
毛骨岂殊众:指老年人的身体虽然已经衰弱,但并不比其他人更加脆弱。
驯良犹至今:指驯良的马匹至今仍然存在。
物微意不浅:微小的事物也能引起深刻的感悟。
感动一沉吟:感动之余,不禁陷入沉思。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杜甫的《赠卫风》是一首极具思想性和情感性的诗歌。这首诗以诗人与一匹老马的关系为主线,通过借喻马的状况抒发了自己晚年落寞的心态。首联表达了诗人与病马共度患难的深厚感情,称赞了这匹老马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默默承担,为诗人赢得了无数的感动和敬仰。颔联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这匹老马的病状,强调其在艰苦路途中,仍然在竭尽全力地为诗人付出,让人为之感到十分的惋惜和心痛。而颈联则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展示了诗人内心丰富、感情真挚的一面。一句“空谷幽兰香不尽”,既形象地描绘了这匹老马在荒野中的孤独形象,也表现了诗人对它无限的怜爱和惋惜。尾联运用对比手法,“马之为物虽然低微,情分却是十分深厚”,表达了诗人对这匹老马的无限哀思和悲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情冷漠和社会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病马的抒发和借喻,展现出了杜甫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他将自己与这匹老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晚年孤苦无依、凄凉落魄的心态。他对病马的怜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对生命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卓越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不公与冷漠,揭示出一个无情的现实和人性的丑陋。因此,《赠卫风》不仅是一首个体化的咏物诗,更是一首抒发情感、昭示社会的思想性诗篇。杜甫以自己与一匹老马的深情交响,写出了人类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人性光辉和思想深度。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秦州 在唐代盛世时期,诗歌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杜甫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杜甫在公元759年时,在当时的秦州创作了这首诗《赠卫风》。这时的杜甫已经历经风雨长途,历经沧桑变幻,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灌注进诗歌中,包含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革和文化融合。 秦州是一个关键地区,也是唐代的重要军事要塞。据史书记载,杜甫在此地领受职业训练,参军锻炼,感受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同时,秦州地处西北,交通不便,气候干燥,环境恶劣,这使得杜甫的生活更加困难和艰苦。然而这些因素反而激发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反思,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赠卫风》。他在诗中通过描述一匹老马的默默守护和承担,表达了对生命、人情和爱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艰辛和磨难。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了一代文化巨匠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长久地骑着你,冒着天寒,朝向关塞前进。 长久(cháng jiǔ):漫长的时间;骑(qí):骑马;冒着(mào zhe):冒着(危险或不适)做某事;天寒(tiān hán):寒冷的天气;关塞(guān sài):边境关所。 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 风尘(fēng chén):形容行军或长途旅行时的劳累和艰苦;老了(lǎo le):指动物的年龄已经较高;尽力(jìn lì):竭尽全力;劳顿(láo dùn):辛劳、疲惫。 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岁晚(suì wǎn):指年末、岁暮;病了(bìng le):生病了;沉重(chén zhòng):形容思想感情上的压抑、沉痛。 你的毛骨与众哪有不同?但能驯良地伴随我直到如今。 毛骨(máo gǔ):指马的外形,包括皮毛、骨骼等;与众(yǔ zhòng):与众不同、有特殊之处;驯良(xùn liáng):驯服温顺的表现。 虽是微小的生物,蕴藏的情意决不可浅论。 微小(wēi xiǎo):极小,微细;蕴藏(yùn cáng):隐藏、含有;情意(qíng yì):感情、情感。 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感动(gǎn dòng):因感情受到震撼而产生某种作用;沉吟(chén yín):默想、沉思。 以上内容所展现的是杜甫的《赠卫风》。杜甫在诗中通过描写他所骑过的一匹老马,表达了对这匹马的感念和情感。尽管这匹马已经老了,但仍然默默承受着冒着天寒历经千山万水的长途旅行的辛苦和劳累,直到病倒无法前行。杜甫则借此以马为喻,深情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表达了自己追求真理、不断前行的决心和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人情味,是杜甫代表作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