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咏橘词,被称为“纯用赋体,描写确尚”的咏物佳作。它不仅巧妙地表现了橘子的色、香、味、形,还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诗的前两句“竹篱茅舍出青黄,新苞绿叶照林光”中,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将橘子的生长环境与人居环境相融合,生动地表现了橘树的茂盛和人们生活的美好情景。
诗的下半部分,则描写了女子品尝橘子的情形。作者巧妙地运用“惊”、“怯”等形容词,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使读者感到既惊艳又温馨。
最后一句“吴姬摘得暖砂金”,则是点明了橘子的产地,并从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之,苏轼的这首咏橘词,以其准确深刻的描写技巧,传神细腻的意境表现,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美好的橘子图景。它不仅是一篇咏物之作,更是一首经典佳作。
赏析详情»
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谈到了咏物诗词在文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苏轼的一首咏橘词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赏析。
作者认为,咏物诗词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借物寓意,把物品比喻为其他事物,这样既富有想象力,又有所寄讽。但是,直接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已经落入第二义。但是,只要技巧娴熟,选材炼意、琢句谋篇都得当,纯用赋体描写确切的咏物诗词也可以成为佳构。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咏物诗词既有深意,也有精美的描写。作者以苏轼的一首咏橘词作为例子,赏析了其风格和手法。苏轼在“菊暗荷枯一夜霜”一句中,先布置环境,然后点出了题目。整首词描写了橘子的色香味形,通过细腻准确的描写展示了小物之美,引来了读者的共鸣。
文章最后,作者通过晋王羲之和白居易的诗作为参证,讲述了经霜之后橘子变黄味道更美的现象,并把“新苞”句与橘子的树叶常绿联想在了一起,使得整首词自然流畅而富有韵味。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通过分析苏轼的一首咏橘词,阐述了咏物诗词的意义和方法,展示了小物之美,是一篇不错的赏析文。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一夜秋霜过后 (yī yè qiū shuāng guò hòu):经过一夜的霜冻。
菊花凋谢荷叶枯萎 (jú huā diāo xiè hé yè kū wěi):菊花已经凋零,荷叶也开始枯萎。此处写景反衬出橘子的鲜亮和生命力,凸显出橘子的独特魅力。
新橘 (xīn jú):指新鲜的橘子。
经霜之后 (jīng shuāng zhī hòu):经过霜冻的冻寒天气。
金黄色 (jīn huáng sè):指熟透的橘子表皮颜色由生的绿色逐渐变为金黄色。
齿舌间 (chǐ shé jiān):指在张口品尝新橘的过程中,橘子多汁的味道在舌间流淌。
余香 (yú xiāng):指橘子的香味,在吴地产的橘子尤其浓郁。据说女孩子剥皮后,手上三日仍然保留着橘子的香气。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