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赏析:
这篇文章赏析的对象是一首词,作者不详。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雨中游西湖所见,通过对西湖和雨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福州西湖风光之美的赞美和对悠闲旅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词的起首写西湖概貌,采用了“碧波连天,翠浪翻腾”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西湖的雄浑壮观之美。接着,作者运用了杜甫《洗兵马》中的“安得壮士挽天河”来描写雨水从天而降,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落入西湖,从而形成一面明镜。这种巧妙的比喻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基础。
接着,作者在三句“烟雨”中化用了苏轼咏杭州西湖的诗意,吟咏福州西湖之美。通过对“烟雨”景象的描绘,作者更是使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震撼。其中,“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晴雨的不一样的叙述,从而打好了为下文讲述福州西湖之美的铺垫。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又从孤山入手,通过对孤山的描绘,引出福州西湖的美。此处作者运用了“西施未嫁,待字闺中”这样的形容词,表达了虽然福州西湖的美已经十分惊艳,但是还是需要加以打扮和开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的美感,使其变得更加亮丽。
最后,作者在结尾处又采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弦歌一曲动人心”,表达了自己对福州西湖的美的情感,并点出了自己对悠闲旅游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西湖和雨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福州西湖风光之美的赞美和对悠闲旅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佳作。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了《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作者、写作时间和当时的工作岗位。辛弃疾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已年过半百,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一职。这个岗位是当时官场上的一个重要职务,主要负责管理司法事务和监督狱政,可见辛弃疾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元夕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辛弃疾在此时选题写诗,显然是为了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词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元夕夜晚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词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总之,《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在作者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一职时创作的,作为一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此时依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并借助元夕这个传统节日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微风吹动着茂盛的庄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绿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赵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驯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龙山下流过;河水晶莹见底,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有谁来照照影子呢?
【注】:
1. 茂盛(mào shèng):茂密而丰盛。
2. 呼应上文“像海水一般地吞食”,此处用“挽天河”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赵丞相治水的英勇事迹。
3. 卧龙山(wò lóng shān):在杭州市西湖区北部,因山形宛如卧龙而得名。
4. 晶莹见底(jīng yíng jiàn dǐ):河水清澈见底的意思。
5. 镜子(jìng zi):比喻很清澈或很平静的水面。
西湖真是美丽,烟雨濛笼的时候,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清朗的天气,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西湖你好像当年西施未嫁的妙龄女郎,那么叫人心醉神迷。可惜,在此以前这个地方却荒芜的不成样子,只有等待着赵丞相把这片江山仔细地图谋描绘。
【注】:
1. 濛笼(méng lóng):蒙蒙细雨弥漫的意思。
2.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形容心情畅快,神情愉悦。
3. 西施(xī shī):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传说在今杭州西湖一带出生和活动。
4. 地方荒芜不成样子,是指西湖在赵构治下,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已不复当年的景象。
在水光里有千顷那么大的石头,像长江里瞿塘峡里的滟滪堆,它轻快的像的一匹快马,又像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诗人们按照条例加入了西湖诗社。要记住,我们能以在这个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饮酒赋诗,歌舞游乐的风流韵事,是因为赵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劳,而且又重来亲手栽种柳杉树,这些树都已经长成翠绿的浓阴了。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们,夸说着闽中国的故事:在这周围十几里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钧修建了水晶宫和楼台水榭,从宫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设了复道,国王、后妃和宫女们整夜的来往不休。宫女们在水晶宫里歌唱着王后陈金凤谱制的《乐游曲》。所有这些繁华盛况,已经成为过去了。问问当年。
【注】:
1. 滟滪堆(yàn yù duī):指长江上游瞿塘峡中由于水势急湍、岩石障碍,形成的水流急灌形成的堆积状物,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2. 扁舟(biǎn zhōu):形容小巧的船只。
3. 浓阴(nóng yīn):指浓密的荫蔽。
4. 次年,王延钧去世,水晶宫等建筑也被毁。
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人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曾担任过数次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被贬。他早年受到诗人苏轼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其中包括《青玉案·元夕》、《满江红·怒发冲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名篇。这些诗歌以慷慨激昂、豪放洒脱、雄浑豪迈的风格,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悲惨命运的反抗。
除了文学创作,辛弃疾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历任守江州、守河南府等重要军职,参与过多次战争。他的战略勇毅果敢,赢得了许多胜利,被封为“武学先生”。
然而,辛弃疾一生多次被贬,直到晚年才得以回京,但当时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被后世誉为“辛词家”,被列为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入《辛文房四库全书》等多种文集,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